閱讀人
  • 成為閱讀人
    • 閱讀人好事計畫
  • 閱讀人讀書
    • 心理。勵志。史地
    • 職場。商業。理財
    • 人際。溝通。親子
    • 生活。科普。保健
    • 閱讀。學習。思考
  • 閱讀人生大學校
  • 閱讀人學院
    • 高效閱讀力_精準學習實踐班
    • 寫好一手硬筆字_見字如面
    • 寫好一手硬筆字_親子共學
    • 高效筆記力_工作學習有效率
  • 關於閱讀人
    • 閱讀人見證 >
      • 媒體報導
      • 學員見證
  • 訂閱電子報

讀書。讀人。讀世界
生命空缺用閱讀補足

情緒就是看不見的大小便,忍不住了,怎麼辦?|宋慧慈

1/17/2020

評論

 
圖片
回想我三十年的教學經驗,處理好多孩子的情緒困擾,真誠的認為:如果從小就教孩子做情緒的主人,對孩子的一生,會有很大的幫助。
 
相信大家都會同意:現在的孩子什麼都不缺,就缺一份寧靜。其實,不要說小孩子,你我不也都需要一份寧靜嗎?所以,從退休的那一天起,我努力於推動「心寧靜情緒管理教學」,它的核心就在「心寧靜」這三個字。
 
在我教學生涯的最後三年,伴隨了我自己的更年期,那是高度情緒困擾的一種精神障礙。那一年,我接手非常挑戰的一個三年愛班,那是我這輩子帶的最後一個級任班級。在退休前三年的更年期最不舒服的時候,遇到好似存心來挑戰我「特教知能」的這麼一群孩子。當下的評估:品德教育要比學科教育來得緊要,而品德教育的「做自己情緒的主人」情緒管理教學,得透過對話的引導才能落實。所以,退休前我研發了一套情緒管理教學。希望這一群可愛的中年級孩子們,能夠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我也就不用隨著他們失控的情緒,攪亂我的班級經營。
 
在這群猶如「上天賜給我的禮物」升上四年級的某一天,處理完一件棘手的情緒失控個案後,我問孩子們:「誰沒有情緒?」
 
可愛的十歲孩子跟我說:「植物人沒有情緒!」班上馬上有人跳出來反對:「植物人也有情緒,只是表達不出來。」一個女孩說她爺爺就是植物人,爸媽告訴她:「爺爺不是沒有表達,而是我們旁邊的人不懂他要表達的意思。」我好喜歡這個小女生的家庭教育,她的爸媽會回到自己的角度去看「我要負的是什麼責任,而不只是去怪別人都不會表達。」從這個小女生說的「我不夠理解爺爺」,我開始帶著小四的孩子們討論「人都有情緒」。
 
我在黑板寫了「情緒就是看不見的大小便」,立刻被孩子嘲笑好噁心。我接著問:「誰沒有大小便的,舉手。」
 
確定每一個人都會有大小便後,我們師生釐清了:「有大小便是正常的,可是不會處理大小便,就會有麻煩。」比方說「隨地」大小便、「隨時」大小便,都不正常。
 
我用這樣的比喻告訴十歲的孩子:「每一個人都有大小便,就如同每一個人都會有情緒一樣。不會處理大小便,就會出問題;同樣的,有情緒是O K 的,但是不會處理情緒,就會惹麻煩。」
 
透過提問,我引著孩子們討論:「會有什麼麻煩?」
 
「會給自己帶來很不舒服的回憶。」

「看得見的大小便很好處理,可是那個看不見的大小便,一旦情緒失控了,很難處理。」

 
一個比較成熟的女生說:「最懊惱的是自己!」
 
我順著這樣的例子繼續問學生:「你們有沒有這樣的經驗?上課上一半突然很想去大小便?」幾乎全班都舉手。我問怎麼辦?大家異口同聲:「忍住~忍住啊!」
 
我挑戰孩子:「忍不住了,怎麼辦?」「你會就在教室大嗎?」孩子笑成一團,說不可能!
 
我又問:「那怎麼辦呢?」多數孩子回答說要舉手。「為什麼要舉手?」我問。
 
「尊重老師啊!」哇!我很震撼十歲孩子的答案。「然後呢?跟老師講完以後呢?」「就可以現場大下去了嗎?」
 
「趕快去廁所啦!」
 
「你們真是太棒了,『趕快跑去廁所。』因為廁所是處理大小便的適當場合,對不對?」
 
藉著這樣具體的例子,我帶領著四年級的那一批可愛孩子認知了:上課上一半,或者我們參加一個團體的活動,有別人在,我突然想要大小便,我會用尊重的態度告訴在場的人:「很抱歉!我現在要先離開一下。」
 
這堂「情緒管理」對話教學的結語:「同樣的,當情緒那個看不見的大小便來了,就好比跟一群人在一起,突然談了一個話題,自己覺得不舒服;或突然有人講到一件事情,引起了自己不愉快的回憶,難道就當場哭了嗎?或當場就發飆嗎?或者一聲不響地就離開了呢?」
 
透過這樣的提問,小學四年級的孩子,雖然只有十歲,也能夠明白:第一、每個人都有情緒,有情緒是正常的,但是不會好好處理情緒,就會給自己帶來不愉快的經驗;第二、未來在跟人家相處的時候,不論是在家裡跟家人或是在學校跟同學, 甚至到外面參加團體活動, 都有別人在。當我覺察到我情緒不好了,好像不太爽了,我要判斷這一個時間、這一個地點適合發洩情緒嗎?絕對不能隨時、隨地、隨便揮灑那個看不見的大小便。
 
多麼期待經由這樣的討論,幫助孩子們在未來的日子裡,覺察當波動的情緒上身了,他們會懂得要先跟在座的朋友們有一個交代,而那個交代正是因為「尊重別人,也尊重自己」。所以,要勇敢的告訴大家:「很抱歉,我現在覺得不太舒服。」「很抱歉,我好像快發飆了。」「很抱歉,我得先離開一下。」……

確認孩子知道「沒控制住情緒所可能帶來的麻煩有哪些」後, 我接著問學生:「那麼離開之後,你要到哪裡去處理你的情緒呢?」

 
陸續出籠的答案有:運動場、空曠的地方。孩子說:「去大喊大叫,喊出來就沒事了。」最讚的一個回答是:「我要到一個不會讓自己受傷的地方去處理我的情緒。」
 
這群四年級的學生多棒啊!當時,我就認為「情緒管理教學」是可以教的,也是必須要教的。
 
可是,回想我自己成長的過程,誰教過我要怎麼樣管理情緒?我好像沒有遇到哪一位老師,像我這樣引導學生教我認識情緒是怎麼一回事?我自己當老師、當媽媽,好像很多時候只會告訴孩子:「不要生氣,生氣是不好的。」「不要再哭了,那麼大了還哭!」我大多時候只是用制止的方式。以我對學生的了解,其實孩子也渴望能靜心。我們常常在怪孩子衝來衝去、吵來吵去,好像都靜不下來,但孩子其實也希望能有安靜的時刻。
 
我也深切反省,作為一個老師,實在不能只一面的要求孩子自己做好自己的事就好了,我們真的要創造一個讓孩子可以安全成長、可以寧靜學習的環境。這個環境營造的責任在誰?「老師」真是責無旁貸。
 
所以,我退休後提出「心寧靜」的情緒管理教學,很重要的成效便在:心寧靜──做情緒的主人。一旦心寧靜了,就可以做情緒的主人,就不會輕易被情緒帶著走。
評論
閱讀生活有限公司  聯絡信箱: reader@read-life.com

​閱讀人 © All Rights Reserved.
  • 成為閱讀人
    • 閱讀人好事計畫
  • 閱讀人讀書
    • 心理。勵志。史地
    • 職場。商業。理財
    • 人際。溝通。親子
    • 生活。科普。保健
    • 閱讀。學習。思考
  • 閱讀人生大學校
  • 閱讀人學院
    • 高效閱讀力_精準學習實踐班
    • 寫好一手硬筆字_見字如面
    • 寫好一手硬筆字_親子共學
    • 高效筆記力_工作學習有效率
  • 關於閱讀人
    • 閱讀人見證 >
      • 媒體報導
      • 學員見證
  • 訂閱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