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人
  • 成為閱讀人
    • 閱讀人好事計畫
  • 閱讀人讀書
    • 心理。勵志。史地
    • 職場。商業。理財
    • 人際。溝通。親子
    • 生活。科普。保健
    • 閱讀。學習。思考
  • 閱讀人生大學校
  • 閱讀人學院
    • 高效閱讀力_精準學習實踐班
    • 寫好一手硬筆字_見字如面
    • 寫好一手硬筆字_親子共學
    • 高效筆記力_工作學習有效率
  • 關於閱讀人
    • 閱讀人見證 >
      • 媒體報導
      • 學員見證
  • 訂閱電子報

讀書。讀人。讀世界
生命空缺用閱讀補足

檢視手中資源,才能突破人生限制

11/16/2019

評論

 
圖片
一九七八年,西伯利亞地質學家意外發現了四十二年前消失的一家人。利科夫(Lykov)一家當年為了躲避宗教迫害,逃到薩彥嶺一處荒地,近一千三百萬平方公里以內杳無人煙,曠野一片。雖然逃難時物資也不充裕,但來到這個距離最近的人類住處有兩百六十公里之遙的荒野,成為他們此生遭遇到最大的挑戰。他們在此與世隔絕,渾然不知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及結束。此處氣溫長年接近零下三十度,不僅考驗他們的體能狀態,遺世獨居也是心理上的一大挑戰。夏季時,外人必須乘坐獨木舟長達一週,才能抵達利科夫家族的居處;冬季時天候太過惡劣,除非搭乘直升機,否則根本不可能來到如此偏遠之地。

這對父母卡普(Karp)和艾庫琳娜(Akulina)養育了兩個兒子沙文(Savin)和迪米特里(Dmitry),還有兩個女兒娜塔莉亞(Natalia)和艾加菲亞(Agafia)。最小的兩個孩子迪米特里和艾加菲亞是到了薩彥嶺後才出世的,因此在地質學家發現這家人之前,他們從未見過父母及手足以外的任何人。

利科夫一家人與文明斷絕長達數十年,無法享受任何現代便利設施,也無法與家人以外的外界社會接觸。別無選擇之下,他們只能就地取材,隨機應變。他們沒有文明人視為理所當然的器具,於是用馬鈴薯皮和松子殼搭建房屋及地板。他們還用大麻籽做衣服,用樺樹皮做鞋子。沒有適合的打獵用具,迪米特里就光著腳追逐他的獵物,有時候一追多日,直到動物筋疲力竭死去為止。

利科夫一家人學著去適應環境的限制,並設法將他們擁有的少許資源,轉換為生存的基本要件。但那是因為他們沒有選擇,否則就只能等死。在我們驚嘆於這家人的創造力,並感恩自己的環境條件比他們好得多的同時,利科夫一家荒野求生的極端例子,顯示人們在危機關頭竟能如此善用資源,而達到不可思議、超乎想像的成就。

幾乎所有人都會面臨某種局限或限制。每個人想達到的目標各不相同──長期目標包括事業成功、創業圓夢、找到具挑戰性的工作、在工作與家庭間取得平衡,以及養育出好孩子等;短期目標例如完成某專案計畫、學習新事物、舉行某會議,或是輔導小孩課業等。

面對這些目標,每個人所擁有的資源也各不相同──包括時間、金錢、知識、技能、人脈及物資等。

​我們想要達成的目標,往往與我們現有的資源存在一段落差。有些人最大的局限在於資金不足,有些人的問題則是缺乏專業人脈,或是資訊、技術或人員不到位。儘管有種種不足,善用資源的人仍勇於行動。他們不斷自問:我該如何運用手邊的資源,以有效達成目標?


我們能從成功克服限制的人身上學到很多。這些局限激勵我們更靈活應變,採取更有創意的做法,並增強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重點是,延展資源所帶來的種種好處,我們隨時都能獲益:面對組織、工作、家庭以及生活時,發掘手邊現有資源的各種可能性,並發揮創意持續累積,最終創造出更好的成果。
評論
閱讀生活有限公司  聯絡信箱: reader@read-life.com

​閱讀人 © All Rights Reserved.
  • 成為閱讀人
    • 閱讀人好事計畫
  • 閱讀人讀書
    • 心理。勵志。史地
    • 職場。商業。理財
    • 人際。溝通。親子
    • 生活。科普。保健
    • 閱讀。學習。思考
  • 閱讀人生大學校
  • 閱讀人學院
    • 高效閱讀力_精準學習實踐班
    • 寫好一手硬筆字_見字如面
    • 寫好一手硬筆字_親子共學
    • 高效筆記力_工作學習有效率
  • 關於閱讀人
    • 閱讀人見證 >
      • 媒體報導
      • 學員見證
  • 訂閱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