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於自己」是什麼意思?對亞里斯多德來說,這是指實現你的潛能,所以何時開始「忠於自己」,永遠都不會太遲。「realise」(實現)這個英文字有兩層意思——有所意識,以及化為真實——而亞里斯多德的概念也包含這兩者。所謂創造幸福,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付出我們的人生,使我們可以做自己擅長、也最喜歡做的事。 亞里斯多德的主要概念,其中最具啟發性的就是「潛能」(potentiality)。在他看來,宇宙裡的每一個物體,都有其存在的目的。即使像桌子這樣的無生命物體也有它存在的目的:讓人有地方坐,可以放東西。但生物有另一種不同的潛能,稱為「dynamis」(潛在性),也就是要發展成本身的成熟狀態。種子或橡實可能發育成植物或樹木;雞蛋如果受精,就可能長成公雞或母雞。以動物(包括人類)而言,亞里斯多德的這項觀點詭異地預測了現代的基因編碼和DNA概念,也獲得現代生物學家和遺傳學家的認可。 亞里斯多德在《形上學》裡說明了他對dynamis的解釋。人可能具有呼吸、成長、行走的潛能,而植物、動物和人類都可以無意識地實現這種潛能。不過有一種dynamis比較特別、比較高階,他稱之為「理性的潛能」。只有人類具有這種潛能,而且少了有意識的思考,就不可能實現。一個人能成為優秀的醫師,是因為天生就具有學習醫學知識的潛能。一旦接受過訓練,醫師就有治好病人的潛能,但她可以決定不要醫治病人,又或者用有害而非有益的方式醫治病人。唯有對醫治病人的目的刻意地執行理性活動,也就是思考,才會真正實現醫師治癒病人的潛能。醫師必須決定要幫助病人恢復健康,也必須審慎思考用哪種療法最可能達成這項目標。當個好醫師需要這四件事,缺一不可:潛能、訓練、意圖及理性思考。做個快樂的好人也一樣。 一個人想要充分發揮潛能,就必須先認清自己的才華,以及什麼事會讓自己快樂(亞里斯多德認為這是同一件事),然後透過專業訓練加以實現。另一方面,要是沒有潛能,再多的訓練、意圖和理性思考都不可能導致成功。 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幫助年輕人認清自己的潛能並加以實現。有些潛能必然會實現,完全無法被阻擋;有些則需要適當的條件。人類必須置身於「合宜的狀態」,榮許外在環境及促成者提供支持、發揮作用,潛能才會得到配合而實現。如果幼兒沒有得到餵養、撫抱、接觸文字,他們就會營養不良、心理受損並變成文盲。我們現在知道,人類大腦的「理性」部分,亦即額葉皮質,要到二十幾歲才會充分「興奮起來」,這表示在年輕人成為法定成年人、結束正規教育之後好幾年,我們還是必須持續支持他們。換句話說,人類可以得到適當的培育和照顧,被容許實現所有潛在的能力,但也可能讓潛能發展受挫或毫無發揮。 你是否認出並實現了你的獨特潛能?你是否渴望在這一生中做某件事,卻從未得到支持,以發展某項才能或特質?你想成為畫家、政治家或主廚嗎?亞里斯多德一直到五十多歲才真正開始做自己想做的事,所以你幾乎可以確定還有時間!不過,無論是幾歲,長遠的思考都是關鍵。在亞里斯多德的觀念裡,幸福是指決定你想做什麼,為什麼想做,然後實施計畫去達成。 購書連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