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人
  • 成為閱讀人
  • 閱讀人讀書
    • 心理。勵志。史地
    • 職場。商業。理財
    • 人際。溝通。親子
    • 生活。科普。保健
    • 閱讀。學習。思考
  • 閱讀人學院
    • 高效閱讀力_精準學習實踐班
    • 寫好一手硬筆字_見字如面
    • 寫好一手硬筆字_親子共學
    • 高效筆記力_工作學習有效率
    • 閱讀人生大學校_設計人生
  • 閱讀人見證
    • 媒體報導
    • 學員見證
  • 關於閱讀人
    • 閱讀人2020年度統計
  • 訂閱電子報

讀書。讀人。讀世界
生命空缺用閱讀補足

藉由物品看到人生,讓你回到你自己真實的樣子|廖文君

11/25/2019

評論

 
圖片
  整理的真相與本質

  讓我們誠實的問問自己:

  ‧物品真的可以跟幸福畫上等號嗎?

  ‧環境真的可以跟幸福相提並論嗎?

  ‧我們的外在真的可以滿足內在的需求嗎?

  ‧也許在某種程度上可以,但僅只是這樣嗎?

  就讓我們安靜的回到自己身上,然後問問自己的心──真的是這樣而已嗎?還是有什麼藏在背後?然後,我的內心浮現一句話:

  「說穿了,物品只是一個藉口,不是嗎?」

  那些沒有說出口的話,還有那些被隱藏的情緒,才是我們需要看清楚的。需要被抽絲剝繭的,是隱藏在物品之內的故事。物品只是一個媒介,是表象、是工具,並不是全部。

  真正的主角並不是物品,是你、是使用者、是人類,就讓我們拿掉模糊的濾鏡,好好的看清楚。有時候,人們擁有的物品就像是麵包屑一樣,散落在生命的路上,每一點、每一滴都帶著我們通過小徑,需要仔細的跟著走下去,才會帶你看到真實的故事與人生畫面的全貌。這個過程需要時間、耐心及很多的愛,若是要理解真相,還需要更多的勇氣。就讓我們一起回到生命的本質、回到物品的本質上。深吸一口氣,然後放鬆,一起來好好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什麼叫做「整理」?

  ‧如何定義「整齊」?

  引申日本企業環境塑造方案裡的5S管理法,藉由整理(SEIRI)、整頓(SEITON)、清掃(SEISO)、清潔(SEIKETSU)、教養(SHITSUKE)五種行為來創造愉快的環境,以提高效率、品質及滿意度。這是針對企業、工廠、公司環境的管理,而其中一個目的,就是提高環境舒適度。

  當中,「整理」被定義為:區分需要及不需要的東西,對需要的進行管理、不需要的進行處理。人類的生活模式跟這五種行為息息相關,所以整理不會是單獨的一件事,所有的行為環環相扣。

   當你開始動手之後,就會更清楚什麼是真正的整理。我們必須明白一件事:動手做永遠比只是看或聽來得重要許多。

  接下來,如何去定義「整齊」?我相信這會有很多種說法,讓我們用比較可以具體描述的方式來說明。一般來說,整齊是擁有條理及組織性,並延伸出一定的順序、一致化及穩定性,也會有一些組織上的變化及意識上的協調。簡單來說,整齊是一種「感受」,跟上面所形容的「秩序」有關,但不一定跟數量有關。而感受表示每一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方式,所以,整齊是一種符合自己所認為的「秩序」而得到的「感受性體驗」。

  讓我們想像百貨公司的超市,有著分門別類的順序及同品牌物品放同一區的一致性,平穩的擺放方式會讓人感覺到整齊而舒適。若這時剛好有工作人員推著未上架的物品準備補貨,並隨意堆放著沒有秩序的商品,就會讓人感受到混亂。

  從無秩序到有秩序的過程,就是一般人認知的整理。

  而適當的配置讓環境產生秩序感時,就可以統稱為整齊;反之,隨意的混亂就可能讓人感受到不舒適,若是又有灰塵或髒汙,就可能被稱為髒亂。

  接下來,我要問你一個本質上最重要的問題:

  誰去做評分的那個人?

  讓我們在這邊停一下。當你聽到這個問題的第一瞬間,想到的是誰?是「你自己」,對吧?如果答案出現的不是你自己,可能表示有些謎團需要釐清,這點在後面會再詳細談到。為什麼答案會是「你自己」,而不是別的?因為,只有你自己才知道什麼是需要、什麼對你來說是不需要。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秩序感,就像是自己的喜好一樣──你可以有喜歡的顏色、興趣及食物,也可以有自己的審美觀及自己認為的整齊。

  事實上,每一個人都不同,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這就是為什麼當家人亂丟你的物品時,你會生氣;這也是為什麼當別人說你的房間很亂、需要整理的時候,你會不開心。因為,整齊的感受是從「人」所在的位置去決定的,沒有任何人有權力去干涉另外一個人的人生。最重要的是你自己,你怎麼想、你怎麼感覺。

  有時候,我們需要的只是喘口氣,關上他人對自己的指指點點。

  回到安靜的內在。如何回到真實的你自己,是「人生整理課」最重要的主軸。看到你的本質並讓力量回到自己之內,只有你才是最重要的故事。這本書不談收納,而事實上「不整理也沒關係」,故事的主角永遠是你,不是物品,也不是環境如何。真正需要的是去思考與觀察,用眼睛看,並用心去感受。

  如果沒看到物品背後隱藏的故事,那麼丟東西就只是把過錯推到物品上的「逃避」行為而已。

  你要知道,每個人的生活形態已經是他當下最佳的生存本能,我們需要做的不是一直丟東西,而是好好的問自己,這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嗎?到目前為止,這不是一本你看完就會瘋狂陷入丟東西的書,而是回歸到書的本質。身為一本書的功用在於傳遞訊息及協助閱讀者,讓這樣的資訊變成你的養分,並用文字支持你來分享美好。

  讓自己回到自己,讓物品回到它的本質。看到物品對人類的愛,看到自己的豐盛,然後撥雲見「物」,藉由整理看到更美好的自己。

  真正的整理,不是丟東西。

  而是藉由物品看到人生,讓你回到你自己真實的樣子。

  讓你成為你自己。


評論
閱讀生活有限公司  聯絡信箱: reader@read-life.com

​閱讀人 © All Rights Reserved.
  • 成為閱讀人
  • 閱讀人讀書
    • 心理。勵志。史地
    • 職場。商業。理財
    • 人際。溝通。親子
    • 生活。科普。保健
    • 閱讀。學習。思考
  • 閱讀人學院
    • 高效閱讀力_精準學習實踐班
    • 寫好一手硬筆字_見字如面
    • 寫好一手硬筆字_親子共學
    • 高效筆記力_工作學習有效率
    • 閱讀人生大學校_設計人生
  • 閱讀人見證
    • 媒體報導
    • 學員見證
  • 關於閱讀人
    • 閱讀人2020年度統計
  • 訂閱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