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人
  • 成為閱讀人
    • 閱讀人好事計畫
  • 閱讀人讀書
    • 心理。勵志。史地
    • 職場。商業。理財
    • 人際。溝通。親子
    • 生活。科普。保健
    • 閱讀。學習。思考
  • 閱讀人生大學校
  • 閱讀人學院
    • 高效閱讀力_精準學習實踐班
    • 寫好一手硬筆字_見字如面
    • 寫好一手硬筆字_親子共學
    • 高效筆記力_工作學習有效率
  • 關於閱讀人
    • 閱讀人見證 >
      • 媒體報導
      • 學員見證
  • 訂閱電子報

讀書。讀人。讀世界
生命空缺用閱讀補足

學思達與師生對話:以學思達為外功、薩提爾為內力,讓教室成為沒有邊界的舞台|郭進成,馬琇芬

9/5/2020

評論

 
圖片
以薩提爾對話引導寫作
 
「接下來包含下課,各位有八十分鐘的寫作時間,請好好把握!」才剛說完寫作指令,立即有部分學生發出驚愕的聲音。
 
讓學生在課堂中「限時寫作」,除了避免抄襲的弊端,也能培養學生靜心專注的習性。
 
「童年印象最深刻的事」,這是我指定的寫作方向。為協助學生激發靈感,先引導學生以繪畫的方式,勾勒回憶的線條,再根據繪畫的內容,轉化為文字創作。
 
我請學生回想童年一個具體的事件,以「四格漫畫」的方式呈現,畫出完整的過程,不說道理、不談觀點,只著重在「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五種感官感受,並以「心覺」留下餘韻。
 
我在座位間巡視,逐一向未能下筆的學生核對原因。輔導完幾位苦思的學生,我繼續在課堂中巡走,發現小漢很快寫完習作,我快速瞄了一眼,四格漫畫畫得還不錯,但文字只寫了四、五行。
 
徵得小漢的同意,我拿起來看,內容讓我有些驚訝,描述的是家人對他的言語暴力。
 
老師-小漢,你的漫畫很有感染力,不過文字的描寫有些簡略,可以多寫一些嗎?
 
小漢-(回答的口吻有些敷衍)反正小時候爸爸只會罵我,我不想再多寫。
 
老師-爸爸罵你啊。爸爸罵你的時候,小漢就像畫裡一樣,站著聽他罵嗎?
 
小漢-對啊。不然呢?
 
老師-這樣啊。爸爸罵完後,你怎麼辦?
 
小漢-我就出去啊。
 
老師-你離開家嗎?
 
小漢-是啊。他把我趕出去啊。
 
老師-把你趕出去!小漢,老師聽你這麼說,很難過。
 
(學生沒有再說什麼,但眼淚流了下來。)
 
老師-你願意和老師聊聊嗎?
 
小漢-不用了,讓我安靜一下就好。
 
老師-你想靜一靜啊。那老師先離開,好嗎?
 
小漢點了點頭,我讓他沉澱一下情緒。我繼續巡視學生的寫作情形,但也默默關注著小漢的情況。發現他仍在落淚,因而繞了一圈,還是回去關心他。
 
老師-小漢,你還好嗎?
 
小漢微微抬起頭,眼裡都是淚水。我彎腰靠近他,低聲問:「你願意和老師聊聊嗎?」小漢這次點頭了。

老師-老師很難過,這個題目引發你傷心的回憶。

 
(小漢擦了擦滑下的淚水,抿著嘴沒說話。)
 
老師-老師看了你的畫,也看到了你童年的悲傷。你很會畫圖呢!
 
小漢-還好啦!
 
老師-雖然才半學期不到,但老師發現你很會照顧別人情緒。
 
小漢-喔?有嗎?
 
老師-有啊!每次老師問你問題,你都願意試著回答,而不是輕易說不知道。
 
(小漢靦腆的抿著嘴。)
 
老師-你記得什麼時候開始,就很照顧別人的情緒?
 
小漢-(想了一會兒)高中的時候吧!
 
老師-高中啊。發生了什麼事,你想要照顧別人的情緒呢?
 
小漢-那時候交了一個好朋友。
 
老師-喔。你和這個朋友平常做些什麼事?
 
小漢-我們會一起聊遊戲、玩遊戲。
 
老師-一起玩網路遊戲時,你有什麼感覺?
 
小漢-很開心啊!
 
老師-還有其他的感覺嗎?可不可以多說一些?
 
小漢-嗯……(他伏在桌面,雙手握成拳頭,抵著下頦,沉思了一會兒)覺得很輕鬆,把煩人的事都忘了。
 
老師-是因為玩遊戲,覺得輕鬆,還是因為和好朋友一起玩,才能把煩人的事都忘掉?
小漢-當然是因為和好朋友一起玩啊!一個人玩遊戲,有時會覺得很空虛。
 
老師-所以這位朋友對小漢很重要。
 
小漢-嗯!
 
老師-小漢可以回想和好朋友一起玩遊戲的時光嗎?
 
小漢-嗯!
 
老師-小漢,也可以和小時候的自己成為好朋友嗎?像和高中好朋友一起玩遊戲的時候一樣,陪陪小時候的自己嗎?
 
小漢-嗯!(他的眼神移向自己畫的四格漫畫,若有所思)
 
老師-如果小漢願意的話,要不要試著在學習單上,對小時候的自己說說話呢?(小漢沒有回應,眼神仍繼續看著四格漫畫。)
 
老師-老師要再去看看其他同學寫作的情況,小漢可以自己思考一下嗎?
 
小漢-嗯!(他的下頦仍靠著拳頭,但微微點了點頭)
 
我起身繼續在座位間行走,觀察學生的寫作情況。沒過多久,便看到小漢提起筆,開始書寫。
 
寫作是自我剖析的歷程,無論任何題目,都可能引發部分學生生命中的負面經驗。過往我很擔心遇到這樣的狀況,現在我可以藉由對話,關心學生的感受,好奇他們的想法,從而協助他們發掘生活中的意義,更重要的是經由文字與自己對話,並於挫折中發掘意義。
評論
閱讀生活有限公司  聯絡信箱: reader@read-life.com

​閱讀人 © All Rights Reserved.
  • 成為閱讀人
    • 閱讀人好事計畫
  • 閱讀人讀書
    • 心理。勵志。史地
    • 職場。商業。理財
    • 人際。溝通。親子
    • 生活。科普。保健
    • 閱讀。學習。思考
  • 閱讀人生大學校
  • 閱讀人學院
    • 高效閱讀力_精準學習實踐班
    • 寫好一手硬筆字_見字如面
    • 寫好一手硬筆字_親子共學
    • 高效筆記力_工作學習有效率
  • 關於閱讀人
    • 閱讀人見證 >
      • 媒體報導
      • 學員見證
  • 訂閱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