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也想當一個不生氣的好媽媽嗎? --理解憤怒背後所隱藏的情感 當我們成為母親之後,有時會意外地看見自己糟糕的樣子;有時會訝異於自己怎麼會變得那麼勇敢?甚至有時會驚覺,原來自己並不是心中所想的那種人。這些意外的發現,伴隨而來的各種情感,可能會讓我們和孩子的距離更靠近,但也可能會讓我們離孩子越來越遠。 憤怒,是一種會把我們擊垮的情緒 身為母親的我們,偶爾會被各種突如其來的情緒擊垮,其中一種就是憤怒。即使我們再怎麼生氣,氣到心裡覺得:「跟這種人說再多也沒有用!」也絕對不能放棄用對話來溝通。當我們在生氣時,一股腦地宣洩完怒氣後,會產生愧疚感。萬一當關係因爭吵而變得疏離,恐懼、不安、自責、難過等各種情緒就會排山倒海的在心裡蔓延開來,甚至會覺得丟臉、自卑。 開始溝通→生氣→愧疚感→擔心害怕關係變得疏離→自責、難過→丟臉、自卑 其實,有這些情緒並不是件壞事,越是刻意想要逃離情緒,反而只會讓自己覺得更痛苦而已。很多人為了壓抑、逃避負面情緒,會去做一些事情來讓自己暫時遺忘,如:喝酒、購物,或是沉迷連續劇,甚至暴飲暴食。當出現這樣異常的行為時,要去了解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去找到問題背後真正的原因。 憤怒,真的控制不了嗎? 一般人生氣的時候,經常會說出以下的話: 「我生氣還不都是因為你!都是你!都是你害的!」 「本來就是你自己要看著辦!」 「要不是因為你惹毛我,我會這麼生氣嗎?」 試著回想過去你曾經發脾氣的經驗,惹你生氣的人是誰?當時的情況如何?你和他的之間誰在關係中更佔上風?若是佔上風的那一方,發完脾氣後的感覺如何?若是比較劣勢的那方,情況又是如何?若對方是你害怕的人,又是怎樣的感受? 我常常看到很多媽媽,單獨和孩子在一起,跟有其他人在場時,即便是發生同樣的事,也會有截然不同的反應。當我和那些說控制不了情緒,經常對孩子發脾氣的媽媽們進行對話練習時,談到這件事,她們都對此表示認同。在人多的地方會比較容易控制情緒,但當和孩子單獨相處時,卻變得比較容易發脾氣。其實問題的關鍵在於,越覺得自己控制不了情緒,就會變得更容易發脾氣。如果對方的權力地位比你大,又或者是很多人在場的情況下,相對來說,比較能夠忍住不生氣;但如果對象是比較好欺負的,同時又在安全的場所下,反而會變得不想要再繼續忍耐,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容易對家人發脾氣的原因。 生氣時,在心裡面會認為: 「是你惹我生氣的,是你把我搞瘋的,是你無視我的存在!」 然而,當思考模式有所轉換後,說出來的話和行為也會大不相同。 「我生氣了,真的很生氣,現在我的情緒很憤怒。」 這二種都是在處於憤怒情緒下出現的想法,但表達的方式卻有很大的差別。 第一種想法是讓自己陷在憤怒的情緒當中,並且把生氣的原因歸咎到他人身上;而第二種則是讓自己和憤怒的情緒分離,告訴自己,我只是現在這個當下感到憤怒而已,但這個情緒本身並不代表我。站在客觀的角度,去察覺自己身體裡面的某個地方,有著憤怒的情緒。要如何才可以做到呢?透過以下的案例,應該就能略知一二。 我站在玄關罵了孩子一頓。因為他老是忘東忘西,讓我很生氣。今天出門他又忘了帶東西,要是他仔細一點,我也不至於會發脾氣,這已經不是一兩次的事情了,我能不生氣嗎?我忍不住拉高音量大聲對孩子說:「你不要又忘了帶東西!」 接著我打開門催促孩子快點出門,正巧遇見隔壁鄰居太太,她朝我點頭致意,我不自覺露出微笑和她打招呼,同時用溫柔的語氣跟孩子說再見。當我關上門後,突然對老師在上溝通學課程時所說的話有所領悟。 沒錯! 我其實是可以控管好情緒不生氣的,只是我不想這麼做而已。只要我願意相信自己擁有控管情緒的能力,也願意這麼做的時候,就可以做到不生氣。那天,孩子從學校回來後,我向孩子道了歉。每次發完脾氣後,其實都會覺得很後悔,也不想要同樣的事情一再發生,不希望自己又陷入了情緒迴圈裡,但卻沒有自信可以做到。 憤怒情緒的三種訊號 要如何才能夠控制憤怒的情緒呢?關鍵在於是否能夠察覺自己情緒的變化並做出不同的選擇。 試想,當妳正在罵孩子的時候,正好老師打電話來。明明剛剛還大發雷霆,但一看到來電顯示後,是不是立刻就能轉變成溫和的語氣接起電話呢?如果老師在電話裡,對孩子讚美有加,掛上電話後,你對孩子的態度又會變得如何呢?萬一老師打電話是因為對孩子有些擔心或不滿意的地方,掛上電話後情況又會是怎樣?你的態度會跟接電話之前一樣嗎? 我們在接電話之前,可能會覺得自己無法控制憤怒的情緒。但如果聽到老師對孩子讚譽有加,自然就會怒氣全消,這是任誰都無法否認的事實。明明一開始覺得自己滿腔的怒火難以抑制,但掛上電話後,卻能夠轉換情緒不生氣。由此可知,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透過轉念的方式,來讓憤怒的情緒消退。 「我沒辦法忍住不生氣!」當我們心裡這麼想的時候,其實是因為不想再繼續忍耐了。但事實上,能不能忍耐根本不是問題所在,真正的重點是要學會轉換憤怒的情緒。要用愛來化解怒火,而不是忍耐,不然光是靠壓抑忍著不生氣,會讓自己憋出病來。要記得,我們是有能力可以掌控情緒的,不要讓憤怒的情緒牽著鼻子走。 下面是憤怒情緒的三種訊號,當出現這些訊號時,要好好察覺自己情緒的變化。 1.當心裡認為一切都是對方的錯。 2.當心裡面很想要達成某件事,卻覺得無法如願時。 3.經常說出讓自己後悔的話,或是做出後悔的事。 不久前,電視新聞曾報導一位住在仁川的單親媽媽,因為離婚後情緒不穩定,於是拿孩子出氣,把滾燙的熱水淋在孩子身上,造成孩子二度燒燙傷。當心裡面認為一切都是別人的錯,然後越想越生氣時,很容易就會被怒氣沖昏頭,而在一時衝動下做出無法挽回的事情。因此,所有人都一定要學會和憤怒的情緒共處,當生氣時要先好好安撫自己的心,好好照顧自己、愛自己。唯有如此,才有可能選擇用另一個角度來看待事情,轉化憤怒的情緒。 理解憤怒情緒背後所隱藏的情感 要如何才能和憤怒的情緒和平共處呢?其中一種做法就是,放下「應該要」、「必須要」的想法。身為母親的我們,都需要對自己好一點,對自己寬容一點。 「媽媽應該要親自下廚煮飯。」 「家裡好亂必須要好好整理。」 「吵架是一件不好的事。」 當我們對自己越嚴苛,就越容易拿同樣的高標準來評斷他人。偶爾太累不想煮飯,買外食回來吃也沒關係,並不是什麼天塌下來的大事,沒必要對自己這麼苛刻。當我們學會善待自己、對自己寬容一些,自然也能包容孩子,也比較不會動不動就發脾氣。孩子就跟小時候的我們一樣,在跌跌撞撞中成長,也會不小心犯錯,從錯誤中學習經驗,是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 如果我們能放下過往那些苛刻的信念,稍微放過自己一些,就能放開心胸接納自己的情緒。其實,有時候我們並不是真的生氣,憤怒的情緒背後還隱藏著其他情感。 擔心孩子上學老是忘東忘西,會影響學校的課業學習;害怕孩子飲食不均衡,會影響身體健康;有時生氣是因為心裡面有遺憾,或是因為太累想休息,希望孩子能夠安靜一些。憤怒情緒的背後,其實隱藏了很多細膩且真實的情感。它們可能是遺憾、委屈、難過、擔心、失望、無能為力、疲憊、恐懼等等。生氣的原因並不是因為對方,而是在那個當下心裡面想要的無法獲得滿足,而感到沮喪挫敗。因此,當你感到生氣時,並不是一昧壓抑,或是遷怒到別人身上,而是要靜下心來,好好察覺憤怒情緒的背後所隱藏的情感是什麼?是什麼讓自己感到難過?試著好好理解察覺自己的情緒。 當孩子太吵忍不住生氣大聲罵孩子,其實是因為自己太累了,很想好好休息,希望孩子能夠稍微安靜一點。這時候,不妨對孩子說出內心真實的想法,告訴孩子,媽媽很累想稍微休息一下,能不能幫媽媽一個忙?就算只有十分鐘也好,讓媽媽睡一會兒。相信當妳這麼說的時候,孩子也會很樂意幫忙。 書名:疲憊媽媽的修復練習:從每個育兒挫折的片刻,看出內在的需要,用自我對話發覺真實感受,找回愛的力量 엄마의 말하기 연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