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線對話(boundary talk)的基本原則就是盡可能簡單扼要。最理想的狀況是縮短自己的對話節奏,並且逐漸將對方帶進這樣的節奏裡。就算對方是個長篇大論的人,我們也不能自亂陣腳;就算對方一開口就跟連珠砲似的說個沒完,也不代表我們得跟著喋喋不休。 再說得誇張點,「對話」是雙方心智的交流。如果對方的腦內世界亂成一團,我們的腦子也會因為逐漸與之同步而變得混亂,這種現象稱為「思考傳染」。 好比我們居住的房子。只要其中一間房開始變亂,其他房間也會莫名遭到波及。對話也是同樣的道理,當一段對話中混入了各種話題後,聽的人就會開始覺得有些煩躁。 所以進行界線對話時,為了避免因為對方的思緒而讓自己感到煩躁,請以「一段對話,一個目標」為條件,避免一次談論多項主題。這是界線對話的基本原則。 我們以某對夫妻的對話為例。假設這對夫妻正在討論國三兒子的升學問題。太太說話時如果沒有先設定目標,丈夫多半會忍不住插嘴,問她:「所以妳的重點到底是什麼?」 但事實上,太太只是希望丈夫傾聽自己的想法,所以被問到「重點是什麼」時,便會突然語塞;於是丈夫抓住這點窮追猛打:「應該是這樣、這樣再這樣吧?」太太雖然覺得丈夫的話似乎是對的,不得不同意,但總覺得還有什麼話堵在胸口。 出社會後的男性多半早就習慣邏輯性對話,所以無法忍受說話時一下子談這件事情,一下子又談別的事情。而且社會中瀰漫著「邏輯至上」的風氣,因此對話的主導權很自然便落到丈夫手上。 但太太覺得,陪在孩子身邊、最了解狀況的人明明是自己,但自己的意見卻不被尊重,這點實在無法接受…… 這既無關想法孰優孰劣,也不是正確性的問題,只不過是對話結構分歧罷了。 為了避免自尊感受到傷害,請各位學會界線對話的公式: 一、首先,想像這段對話的目標(先不要說出來)。 二、盡可能在對話中加入事實描述。 三、把自己對這個事實的感受化為言語。 四、最後,如果有需要,再加上「因為如此,希望你提供這樣的幫助」。 簡而言之,界線對話的公式就是: 目標(Goal) 事實(Fact) 感受(Emotion) 需求(Request) 就前面這個例子來說,如果我們試著套用界線對話的公式,就會變成這樣: 目標:想像夫妻齊心協力處理孩子的升學問題,母親、父親如何各自負擔所分配的責任。 事實:兒子在學校的成績低於平均,導師也問起孩子將來的升學問題,但兒子卻不願意說清楚。 感受:我很擔心。我擔心的不只是升學,也覺得兒子最近拉開了和我的距離,不太願意跟我說話。 需求:希望身為父親的你,能以同樣身為男性的角度問問兒子的想法。他或許有無法對我啟齒的事,如果你願意幫忙,我也會比較放心。 只要能依照這樣的順序表達想法,對方就能釐清狀況,也能理解自己需要提供的幫助。如果跳過前三個階段,一開口就要求「希望你負起父親的責任,一起關心兒子的升學問題」,對方反而會因為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得這麼做,在心生反抗的情況下,導致溝通失敗。 除外,說話時的語氣也必須注意。如果一開始就散發出「我現在很煩惱,這都是你的錯」的氣氛,或是從頭到尾都一副很不安的樣子,也無法將這段對話的要點傳達給對方。 在對話前,先想像整體的目標是非常重要的。請先有意識地在腦中完整演練步驟一到四的流程後,再展開溝通;說話時也請盡可能保持不卑不亢的態度。 當然,如果所有對話都要這麼做,未免太累了。但如果是關鍵的重要對話,或是面對容易產生溝通錯誤的對象,就可以試著有意識地依循這樣的順序來進行。 購書連結:不生病的人際關係 人間関係 境界線(バウンダリー)の上手な引き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