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人
  • 成為閱讀人
    • 閱讀人好事計畫
  • 閱讀人讀書
    • 心理。勵志。史地
    • 職場。商業。理財
    • 人際。溝通。親子
    • 生活。科普。保健
    • 閱讀。學習。思考
  • 閱讀人生大學校
  • 閱讀人學院
    • 高效閱讀力_精準學習實踐班
    • 寫好一手硬筆字_見字如面
    • 寫好一手硬筆字_親子共學
    • 高效筆記力_工作學習有效率
  • 關於閱讀人
    • 閱讀人見證 >
      • 媒體報導
      • 學員見證
  • 訂閱電子報

讀書。讀人。讀世界
生命空缺用閱讀補足

想要建立和別人的信任關係,你就需要先懂得界線|自凝心平

4/4/2019

評論

 
圖片
〈什麼是「界線」?〉

當今社群網路的發達,讓越來越多人即使並未實際見面,依然能擁有非常頻繁的交談機會。而身處溝通如此複雜的時代,「界線」便是一個大家都必須理解的重要詞彙。

首先,從「界線」的定義開始。

界線(boundary)=自己與他人之間的疆界

是的,界線的定義只有這句話。不過這短短的一句話,卻能令人傷透腦筋。因為這不是一條眼睛看得見的線,所以很容易就會變得曖昧不清;一旦界線開始模糊,自己與對方就會陷入人際關係的角力戰。拿國家來說,界線就是像國界一樣的東西。

人際關係的角力受到階級、權力、經濟力、地位、個性強弱的影響。如果將這些過程可視化的話,大概會像兩塊磁鐵互相移動時產生的磁力線分布吧?

這條界線一旦受到侵犯,即便是夫妻,也會容易陷入「階級關係」,舉例來說:

.丈夫老是亂丟脫下來的內衣褲,收拾的都是妻子。
.丈夫吃完飯後,餐具就這樣擺在桌上,讓妻子整理。
.家事沒有分工,什麼都是妻子做。

如果這是兩人協調的結果,當然無所謂;但如果太太並不是心甘情願做這些家事的話,就會發生「越界」的問題。

為了與他人一起生活,無論是夫妻、親子或是朋友,都必須制定規則,分配好「我做這個,你做那個」。

有位丈夫,脫下來的衣服和襪子總是亂丟在沙發或床上,妻子覺得礙眼,只好每天自己動手把這些衣服撿起來,收進衣櫃或扔進洗衣籃。

她好幾次鼓起勇氣對丈夫說:「可以請你把脫下的內衣褲放進洗衣籃嗎?」丈夫雖然會說「好好好」,但表情多少有些不爽,而且幾天後便又故態復萌。這位太太很煩惱,覺得丈夫「不管說幾次都沒有用」。

此時的重點在於:別對自己煩躁、難以忍受的心情置之不理,而是要試著拉出一條清楚的界線。因為這樣的丈夫,通常是在「毫無自覺」中越界。

這個案例與其說是夫妻之間的問題,不如說是丈夫把自己在童年時期與母親之間的模糊界線帶進夫妻關係中。把「脫下來的內衣褲放進洗衣籃」是丈夫的責任,倘若不把它化為規則,讓彼此都有極度清楚的認知,就很難翻轉這樣的習慣。

一旦妻子代替丈夫完成「他應做而未做的事」、履行了「超出自己範圍的責任」,丈夫就完全不會注意到這是「自己該負責的工作」,大腦也就一直維持「由妻子幫自己履行責任是理所當然」的習慣。所謂的「毫無自覺」指的就是這麼回事。


「反正有人會幫我做」,這種把責任拋給別人的「習慣」出乎意料地頑強,請大家記住這點。

〈保護自己的領域〉

當對方以「善意」為藉口,一腳踩進我們的領域時,我們很難說自己其實討厭這樣;然而一旦回過神來、覺得「還是不太對勁」的時候,自己的領域已經遭到嚴重的侵犯……

「在某些時候,還是必須表達『這樣不對』或『這樣不行』的意見才行;但要是因為這樣而掀起對立、遭受責難的話,也很麻煩……」「如果這只是暫時性的狀況,忍一忍就過去了……」就像這樣,現實中有許多人都無法說出自己的意見。

拉出界線,就是保護自己的領域。如果別人一直賴在自己的地盤不走,不僅會失去難得能讓自己放鬆的空間,也會對個人的時間安排帶來不良影響。

踩剎車時,都會有個「間隙」,這個間隙就是緩衝;如果沒有間隙,只要稍微一踩,車子就會突然停下來,反而得擔心撞傷。

人際關係也是同樣的道理,能夠重新調整彼此的距離、稍微保留一點空間是最理想的。如果沒有考慮到空間或距離,而建立了極度緊密的關係,一旦想法出現落差的時候,就很有可能像緊急剎車一樣,發生猛烈碰撞。

〈現在更需要界線的理由〉

為什麼界線這麼重要呢?原因之一在於,比起從前,溝通工具大幅增加了。

過去的溝通很單純。舉個我國中時候的例子。當時我有個十分心儀的女孩子,無論如何都想和她說話。這時候該怎麼辦呢?當然就是打電話。我在補完習回家的路上,使用現在已經幾乎看不到的公共電話打電話給她;而且那還是沒有電話卡的時代(連「電話卡」這幾個字聽起來也很懷舊呢),必須先在口袋裡準備好硬幣才行。

打電話之前,先大口深呼吸,接著做好心理準備,鼓起勇氣撥出號碼。為什麼要做好心理準備呢?因為我不知道接電話的人會是誰。

「嘟嘟嘟……嘟嘟嘟……」接著,傳出男性的聲音,我緊張到幾乎想直接掛斷電話,但還是調整心情,開口說道:「您好,抱歉這麼晚了還打擾您。我是○○○,請問△△△同學在家嗎?」這該說是「拜碼頭」嗎?在那個時代,不管接起電話的人是誰,都必須先打招呼才行,因為我必須先通過「家」這道關卡,才能和想說話的對象接上線。


現在的狀況完全不同了。前幾天,我收到二十歲的女兒傳來的訊息。她在上面寫著「我交男朋友了,是個英國人」。

我才剛展現出父親的威嚴時,女兒又傳來一個影片網址,並附加一句說明:「這次過年我會帶他回去,我們說不定會結婚,你先看這段影片。」彷彿給已經驚呆的我再加上重重一擊。

「我,我才不看什麼影片呢!」我只能虛弱地抵抗,但時代真的是說變就變啊。

就算不以我的家人為例,大家也都很清楚,社群軟體的普及已經掀起了溝通革命,人與人之間的連結量暴增到前所未見的地步,大家都在各社群軟體的文化中建立起人際關係。朋友變多雖然是好事,但所有的回應或留言也必須一一處理才行。

溝通模式的改變正以現在進行式發生中,而新的軟體或溝通工具想必也將隨著科技發展陸續登場。

生活在這樣的時代裡,如果沒有意識到界線,那麼很快就會被資訊的浪潮吞噬,淹沒在複雜的溝通裡。

〈如果不能保護自己的領域,便只是徒然消耗〉

我再重新介紹一次界線的定義。

所謂的界線,就是自己與他人之間的疆界。

我的意思絕對不是「建造一堵高牆,將對方擋在外面」。

我認為,與他人建立可以彼此信賴的關係非常重要;真要說起來,我也相當推崇為他人振作、為他人努力的想法,甚至期許自己能成為這樣的人。

然而身處在這個人際關係錯綜複雜的時代,如果不珍惜自己、以保護自己的領域為優先,而是一味為了別人的事情消耗精力,最後甚至有可能搞壞身體。

如果缺少用來面對自我的個人空間(獨處的時間與空間),就無法培養出能好好尊重自己的「自尊感」;但如果無法尊重自己,便又會把自己擁有的時間與空間拱手交給他人。如此一來,更加無法培養自尊感,陷入惡性循環。

為了確保你的個人空間,必須透過日常生活中的行為舉止,讓對方理解到「這裡是不能跨入的領域」。

​

購書連結:不生病的人際關係 人間関係 境界線(バウンダリー)の上手な引き方
作者:自凝心平

評論
閱讀生活有限公司  聯絡信箱: reader@read-life.com

​閱讀人 © All Rights Reserved.
  • 成為閱讀人
    • 閱讀人好事計畫
  • 閱讀人讀書
    • 心理。勵志。史地
    • 職場。商業。理財
    • 人際。溝通。親子
    • 生活。科普。保健
    • 閱讀。學習。思考
  • 閱讀人生大學校
  • 閱讀人學院
    • 高效閱讀力_精準學習實踐班
    • 寫好一手硬筆字_見字如面
    • 寫好一手硬筆字_親子共學
    • 高效筆記力_工作學習有效率
  • 關於閱讀人
    • 閱讀人見證 >
      • 媒體報導
      • 學員見證
  • 訂閱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