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人
  • 成為閱讀人
    • 閱讀人好事計畫
  • 閱讀人讀書
    • 心理。勵志。史地
    • 職場。商業。理財
    • 人際。溝通。親子
    • 生活。科普。保健
    • 閱讀。學習。思考
  • 閱讀人生大學校
  • 閱讀人學院
    • 高效閱讀力_精準學習實踐班
    • 寫好一手硬筆字_見字如面
    • 寫好一手硬筆字_親子共學
    • 高效筆記力_工作學習有效率
  • 關於閱讀人
    • 閱讀人見證 >
      • 媒體報導
      • 學員見證
  • 訂閱電子報

讀書。讀人。讀世界
生命空缺用閱讀補足

兩個小故事帶你理解「薩提爾的對話練習」|李崇建

3/20/2019

評論

 
圖片
生活中的冰山對話

熙來攘往的市場,攤商忙著生意,人們挑選各式蔬果魚肉,乃是日常生活的一幕。到了現今的社會,人潮都跑到賣場、超商與網路上頭,年輕人不喜歡潮濕雜亂的市場,但是傳統市場有其韻味。

我喜歡傳統市場,偶爾去市場買菜,是一種生活中的樂趣。

一個傳統攤商吸引我,販賣銀絲糖的小攤,如今很少見了。銀絲糖甜美可口,師傅將麥芽糖切成長條,再灑上一層花生粉,我童年曾為此物著迷。

攤販前一位三歲男孩,也許嘗過銀絲糖的滋味,剛剛見他引頸企盼,歡樂開心的神情,下一秒卻哭了起來,發生什麼事了呢?

男孩手上拿著銀絲糖,放聲哇哇大哭,媽媽不懂孩子怎麼了?

父母都有類似經驗,孩子的歡笑與脾氣,一瞬間就轉換了,有時候也不知道怎麼了?大人常手足無措,最後發一頓脾氣,或者置之不理,這也是日常生活的一幕。

人潮來來往往,沒有人想關心這尋常小事:一個著急的媽媽,還有一個急哭的孩子。

媽媽反覆問著男孩,鬧不清發生什麼事?媽媽一番好意哪!卻成了最壞的結局,那真是讓母親氣苦。安慰了一陣子,卻不見孩子平靜,一股火氣立時升上來,媽媽不耐煩的罵:「你不是說想吃嗎?現在又不要吃了。不吃就不要吃啦……」

媽媽將銀絲糖搶走了,孩子哭得有點兒急促,夾雜吼著:「我要吃!」

媽媽很生氣的說:「這樣也不要!那樣也不要!你是要怎樣啦……」

攤位製糖的師傅,一邊俐落的切糖,一邊以說教的口吻,對三歲的男孩說:「弟弟要乖喔!小孩子要聽話……」


男孩哭聲更急了,氣得腳跺好幾次。

媽媽很無奈吧!在旁邊對著孩子吼:「你這麼難伺候,要是再鬧下去,媽媽就不理你了…」

我正一旁猶豫著,要不要買一份銀絲糖,回憶孩提時的甜蜜。未料遇見母子這一幕,男孩的哭泣樣貌,勾起我童年的片段記憶,來自大人不理解我,也來自我常不懂表達?

我看著無奈的媽媽,送給她關懷的眼神,並且在男孩前方蹲下來。

我專注地看著男孩,停頓五秒左右,握著男孩的手,感覺他能接收我關心,哭聲轉為抽抽噎噎的委屈。我緩緩地問他:「弟弟呀!你還好嗎?」

男孩被我一問,眼淚再次大量流出,但是哭聲不是憤怒,而是一股委屈。

我停頓了一下,再緩緩的問他:「你看起來很難過,也很著急,是嗎?」

男孩哭聲收斂,對著我點點頭。

我專注和諧的問:「發生什麼事啦?」

孩子指著攤商的糖,說著:「我要吃糖糖。」

我指著媽媽手上的糖:「媽媽拿的那根糖糖,你要吃嗎?」

孩子搖搖頭說:「不要!」

我有點兒明白了,緩緩的問男孩:「你想吃糖糖,但是不要吃那根糖,對嗎?」

孩子再次點點頭,表情舒緩了許多。

「這根糖糖怎麼了?你怎麼不想吃呀?」

孩子稚嫩的聲音,指著那根糖:「糖糖掉地上……髒髒。」

我看站起來審視糖,看見糖霜上頭,的確有一些髒汙。我和孩子核對:「糖糖掉在地上嗎?」

孩子點點頭。

媽媽一頭霧水,我也不清楚怎麼回事?切糖的師傅趕緊插話:「沒有掉在地上啦!掉在旁邊這裡啦!這裡有塑膠袋鋪著,絕對沒有弄髒……」

隨後我跟男孩核對,終於弄清楚原委。媽媽帶男孩買銀鬚糖,男孩遠遠的看見了一幕:師傅切糖時,銀鬚糖不慎掉在地上,正是男孩的這根糖。

媽媽終於搞清楚狀況,很懊惱老闆不講究衛生,也覺得老闆不夠誠實。一方面也生氣孩子,怎麼不早點說清楚?

媽媽對我很好奇,只問了幾句話而已,怎麼孩子就說清楚了?

我與男孩的問話,除了需要耐心傾聽,還有非語言訊息的肢體、語態,以及停頓,內容我羅列於後,讀者是否能歸納一個方向?

「弟弟呀!你還好嗎?」

「你看起來很難過,也很著急是嗎?」

「發生什麼事啦?」


「媽媽拿的那根糖糖,你要吃嗎?」

「你想吃糖糖,但是不要吃那根糖,對嗎?」

「這根糖糖怎麼了?你怎麼不想吃呀?」

「糖糖掉在地上嗎?」

簡單的冰山探索

我曾多次到各地,進行公開示範教學。

異地公開示範課程,面對素未謀面的學生,班級經營是大挑戰。孩子若一片沈默,教學顯然不成功;孩子若吵雜不安,教學可能也不成功;何況若遇到現場出狀況?有孩子鬧情緒,或者脫序演出,都是公開教學的地雷,而這些小插曲,考驗老師如何應對?卻也可能是最精采之處。

我的課程內涵以對話為基礎。對話是一種素養,是一種好奇與關懷,也是一種美與創造,現場與學生應對,集體討論或者個別對話,都是極美麗的交會。

二○一五年春天,我在南京市拉薩路小學,進行一場公開教學,現場發生小插曲,令我印象深刻。

臺下四百名教師觀課,講臺上除了我,還有三十三位青少年,進行一場作文教學示範。

我以故事進行教學,在故事進行中間,以對話和孩子討論。師生互動完之後,孩子必須寫作十分鐘。當孩子完成作文,我再一一分享孩子作品,以口語示範,教師如何回饋孩子?

當我朗誦孩子作文,我瞥見班上一名女學生,她將稿紙揉成一團,臉上露出不在乎神情,當眾玩弄著紙團。

我目睹這樣情況,可以選擇忽略她,因為並未影響課堂秩序。但我想對她多一點兒關心,我決定和她對話。事後有教師回饋,他們目睹女孩的反應,見我突然蹲低身子,想看我如何接招?

我看了女孩桌前的名字,刻意蹲低身體,眼神與女孩同水準,沈穩的呼喚女孩:「可盟……怎麼啦?」

女孩聽見我的關心,突然扭過臉去,沒有回答我問題。

我停頓了十秒鐘,停頓是一種隱形力量,有助於彼此覺知,也助於更深刻的體驗。在我停頓的當下,那一刻全場都安靜了,彷彿整個世界也停止了,只有可盟手仍揉著稿紙。我聲音和緩而專注,很具體的陳述:「妳將作文揉掉了,發生了什麼事呢?」

破冰的過程

可盟是個亮麗的女孩,聰慧、勇敢、睿智且有點兒叛逆。為何我這樣形容她?因為上課的時候,我稱讚這班的孩子們:「你們真是落落大方!發言不僅踴躍,而且活潑有創意,並且懂得守秩序。當你們的老師,實在是太幸福了。」

當時可盟舉手了,她有什麼話要說呢?我很好奇的點名她發言。


未料亮麗的可盟,發言如同小辣椒。當時可盟振振有詞的說:「李崇建老師,您覺得我們的老師幸福,可惜我們老師偏偏不覺得……」

可盟率真的發言,讓全場的教師笑翻了,我也笑得很開懷。

然而這個率真的女孩,現在怎麼了呢?剛剛還這麼爽朗大方,此刻寫了十分鐘作文,她的內在發生了什麼?我因此思索著,也許她作文沒寫好,正在生自己的氣吧!我很想關心她。

但可盟的神情,是一種難親近的表情,顯得一副漫不在乎,將眼神朝天花板看,仍未回答我的問題。我並未被她的表情干擾,那只是冰山的一角,我檢驗自己的內在,寧靜安穩如昔。

我再次停頓十秒鐘,緩緩與她核對,這個核對的問句,語態裡包含寧靜,這份寧靜從我心靈而來,也包含我對她的關心:「妳將作文揉掉了,是因為作文沒寫好嗎?」

我停頓不到十秒鐘,可盟微微點點頭了。

可盟願意回應我了,雖然只是點頭而已。

我停頓了一下,沈穩地詢問,「阿建老師問妳一個問題……」

我在此處又停頓下來,也許停頓之故?可盟回頭看我了。

我緩緩地關心與核對,「你在生氣嗎?」

可盟這一次回應我了,再次微微點頭。我從她點頭的姿態,看見一種複雜表情,那是一種委屈、自責的神態。

我繼續關心她,也繼續核對,「你在生自己的氣嗎?」

可盟眼眶紅了,又微微點頭了。

這個天真的孩子,亮麗的孩子,直率的孩子,對自己要求這麼高呀?

我很緩慢、專注的對可盟說,「阿建老師再問一個問題……」

我停頓了才發問,「妳欣賞認真的孩子,還是成績好的孩子呢?」

我知道可盟不會回答,但是我知道她心裡有答案。

我停頓了幾秒,再緩緩的說,「妳跟阿建老師一樣嗎?比較欣賞認真的孩子。」

我說完自己的答案,停頓了一會兒,再接著說:「我不明白一件事,剛剛可盟認真寫作,即使可盟沒有寫好,妳怎麼會生可盟的氣呢……」

可盟聽見我的話,眼淚就這樣流出來了。我瞥見她身後的觀課教師,也有人開始拭淚,也許這句話觸動一些人了。

這一段自問自答,照著冰山的脈絡前進,可盟的思緒也被引導,脫離了她慣常思考的脈絡。

我最後對可盟說,「阿建老師邀請妳,將作文讓我朗讀,但妳是自由的,妳可以拒絕我……」

可盟流著眼淚,將揉爛的紙團攤平遞給我,允許我當眾朗讀作文。

公開示範課程之後,教師好奇的問我,可盟是個倔強的女孩,我如何能軟化她?如何能跟可盟溝通?


我與可盟的問話,除了非語言訊息的肢體、語態,以及停頓,內容我羅列於後,讀者是否能歸納一個方向?

「可盟…怎麼啦?」

「妳將作文揉掉了,發生什麼事了呢?」

「妳將作文揉掉了,是因為作文沒寫好嗎?」

「阿建老師問妳一個問題…」

「你在生氣嗎?」

「你在生自己的氣嗎?」

「阿建老師再問一個問題…」

「妳欣賞認真的孩子,還是成績好的孩子呢?」

「妳跟阿建老師一樣嗎?比較欣賞認真的孩子?我不明白一件事,剛剛可盟認真寫作,即使可盟沒有寫好,妳怎麼會生可盟的氣呢…」

「阿建老師邀請妳,將作文讓我朗讀,但妳是自由的,妳可以拒絕我……」

彈奏冰山的方式

藉由上述兩則例子,我介紹簡單「彈奏」冰山的方式。
男孩的行為是哭鬧,不斷的說不要,但是他說不清楚。

媽媽知道男孩著急,卻未「理會」他的「著急」,而是應對他的「行為」。

讀者不妨重新檢視,媽媽回應男孩的語言?都在冰山的哪一個層次?也不妨重新思索,自己會如何應對男孩?你的應對又在哪一層次?

因此若以男孩的冰山看來,媽媽一直回應的部分,是男孩冰山上層的「行為」。

我蹲下了身子,聲音專注而沈穩,說話時而停頓,有助於男孩「感受」穩定。我回應男孩的語言,從核對他的「感受」開始:著急、難過。男孩的情緒穩定了,靜下來表達「不要」。

男孩表達「不要」吃糖,這是「期待」的層次。但是媽媽問男孩時,男孩不也是說不要嗎?這有什麼差別呢?

男孩在表達「不要」時,混和著情緒、期待、觀點,但未被一一釐清,表現於行為就是哭鬧。但是當我回應「感受」時,男孩比較冷靜的表達「期待」,因此我進一步在期待上釐清。

男孩靜下來了,也被傾聽了之後,也就能清楚說明「期待」:髒了的銀鬚糖不要吃。這句話的背後,帶著一個「觀點」:髒了的銀鬚糖不能吃。

因此我的對話脈絡,可以很簡明的看出來,像是在彈奏一把吉他的弦,順著弦彈奏著簡單的樂譜。

「弟弟呀!你還好嗎?」………關心與探索。

「你看起來很難過,也很著急是嗎?」………感受。

「發生什麼事啦?」………事件。


「媽媽拿的那根糖糖,你要吃嗎?」………期待。

「你想吃糖糖,但是不要吃那根糖,對嗎?」………期待。

「這根糖糖怎麼了?你怎麼不想吃呀?」………期待。

「糖糖掉在地上嗎?」………事件、期待。

我與可盟的對話,基本上是我在說話,更可以清晰看見,我問話的冰山各層次:可盟從不說話,到點頭回應,進而紅了眼眶,流下了眼淚,最後拿作文給我。

「可盟…怎麼啦?」………關心與探索。

「妳將作文揉掉了,發生什麼事了呢?」………事件。

「妳將作文揉掉了,是因為作文沒寫好嗎?」………期待、觀點。

「阿建老師問妳一個問題…」………探索。

「你在生氣嗎?」………感受。

「你在生自己的氣嗎?」………感受。

「阿建老師再問一個問題…」………探索。

「妳欣賞認真的孩子,還是成績好的孩子呢?」………觀點。

「妳跟阿建老師一樣嗎?比較欣賞認真的孩子?」………觀點。

「我不明白一件事,剛剛可盟認真寫作,即使可盟沒有寫好,妳怎麼會生可盟的氣呢…」………觀點、渴望。

「阿建老師邀請妳,將作文讓我朗讀……但妳是自由的,妳可以拒絕我….」………渴望。

這兩個簡單的對話,在冰山的各層次「敲了敲」,有助於我們瞭解對方,也有助於他人瞭解自己,不僅像彈奏音樂,也像是在敲擊穴道。冰山是個寶貝,能彈奏出美麗的音樂,能疏通了卡住的穴道。

冰山可以如此簡單,當孩子出現某個行為,或者說出某個事件,對話的人可以詢問「行為」、「感受」、「觀點」、「期待」、「渴望」,看出孩子的「應對姿態」。

但是音符的彈奏,並非只有do、re、mi、fa、sol、la、si順著彈下去,那是初學者的彈法,還可以彈出更繁複的曲目,在接下來的章節,我再仔細說明。
​

書名:薩提爾的對話練習:以好奇的姿態,理解你的內在冰山,探索自己,連結他人
作者:李崇建

評論
閱讀生活有限公司  聯絡信箱: reader@read-life.com

​閱讀人 © All Rights Reserved.
  • 成為閱讀人
    • 閱讀人好事計畫
  • 閱讀人讀書
    • 心理。勵志。史地
    • 職場。商業。理財
    • 人際。溝通。親子
    • 生活。科普。保健
    • 閱讀。學習。思考
  • 閱讀人生大學校
  • 閱讀人學院
    • 高效閱讀力_精準學習實踐班
    • 寫好一手硬筆字_見字如面
    • 寫好一手硬筆字_親子共學
    • 高效筆記力_工作學習有效率
  • 關於閱讀人
    • 閱讀人見證 >
      • 媒體報導
      • 學員見證
  • 訂閱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