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人
  • 成為閱讀人
    • 閱讀人好事計畫
  • 閱讀人讀書
    • 心理。勵志。史地
    • 職場。商業。理財
    • 人際。溝通。親子
    • 生活。科普。保健
    • 閱讀。學習。思考
  • 閱讀人生大學校
  • 閱讀人學院
    • 高效閱讀力_精準學習實踐班
    • 寫好一手硬筆字_見字如面
    • 寫好一手硬筆字_親子共學
    • 高效筆記力_工作學習有效率
  • 關於閱讀人
    • 閱讀人見證 >
      • 媒體報導
      • 學員見證
  • 訂閱電子報

讀書。讀人。讀世界
生命空缺用閱讀補足

知識,可以這樣賣!:打破思考框架的IDEA法則,輸出觀點就能成為社群、職場KOL|劉恭甫

9/5/2020

評論

 
圖片
我的第一堂課
 
菜鳥時期的我,有一次參加了一個公司高層的重要會議。會議中除了討論下個年度的重要專案之外,總經理還宣布了一件事情。他說明公司近年員工人數急速成長,眼見著接下來幾年的專案規模和市場規模也會愈來愈大,所以我們必須在各部門做一個「知識升級計畫」,希望各位重要的高階主管能夠帶領團隊,以讀書或研究市場的方式,讓團隊的知識能量升級。
 
與會的副總回到我們的部門,在當天的團隊會議中立刻選了一本書,書名叫做《跨越鴻溝》(Crossing the Chasm),這本是歐美分公司以及經銷商一起推薦的書,他希望同仁能夠一起讀,還當場問團隊裡有沒有誰想要自告奮勇先讀這本書,並和大家分享。我看了看旁人,沒有人舉手,不知道哪裡來的勇氣就舉起了手,沒想到立刻換來一陣掌聲。副總馬上把書交到我手上,我第一時間翻了翻,發現是英文版的原文書,心裡一驚,想說慘了。
 
回到家之後,我開始用晚上的時間讀這本書,花了快一個星期才把整本書讀完,並且把書中的重點摘要整理成一份簡報。我很開心地去找副總,與他分享這份簡報檔。副總看完後問我一個問題,他說:「如果你上台分享這本書,會希望達到什麼目的?」我大致說明三點:第一,讓團隊快速了解書中的重點;第二,讓大家對這本書有興趣;第三,分享完之後知道如何運用在工作上。
 
副總又問:「那麼,你現在的這份簡報有達到這三個目的嗎?」
 
我再次看了我的簡報檔,發現只能達到第一個目的,第二、三個目的根本做不到。於是副總希望我試試看看,能不能做到第二和第三個目的。
 
回到座位之後,我開始想怎麼樣可以達到後兩個目的,第一個浮現在我腦海的是:「公司要用這本書來做什麼?運用什麼?運用到那裡?」
 
慢慢地,我理出一個頭緒,書中的表格、圖表、工具等是可以讓工作同仁練習的,只要練習就開始產生運用的效果。但是問題來了,要如何與工作產生連結呢?因為這本書主要是談行銷,於是我開始詢問同事目前在行銷工作上遇到的狀況,再整理出幾個比較關鍵的問題,並試著使用書中的工具與問題生連結起來,解決我的第三個目的。

然而,我還是沒有解決第二個目的,也就是如何讓公司團隊對這本書產生興趣。當天回到家,我決定先放鬆一下,什麼公事也不要想,開始和我的小孩玩,這段休息時間總是讓我特別開心,玩了一陣之後,我突然意識到孩子在玩遊戲的時候總是特別投入,當我向他介紹玩具的時候,他總是特別有興趣想要聽我說話。因此這讓我聯想到──是否應該設計一個小遊戲,讓團隊成員因為對這個遊戲而對這本書產生興趣?我決定明天就來做。

 
這本書其中一個概念是──當任何新的科技進入市場時,每個人會因為對新科技的接受程度不同,而採取不同的因應態度。簡單來說,比較能夠接受新科技的消費者,通常在第一時間就會買下最新的產品,而對新科技不了解,或無法接受的人就會選擇觀望,書中依照接受程度高低將消費者分為五個階層,並提出每個群體都有一個大致的占比。
 
隔天我看到了一個講述電動車科技的新聞,當時大眾對於電動車這個新科技非常有興趣,但是還不成熟。我看到非常多的新聞在報導電動車,於是便決定運用這個新聞議題結合這本書的內容,設計一個小遊戲。
 
副總安排我分享這本書的時間到了,我看到團隊主管們依序入場,副總也很開心地介紹我願意自告奮勇分享這本書,接著換我上台。
 
我先問了大家一個問題:「請問你會買電動車嗎?」並提供五個選項:一、現在立刻買;二、看到朋友買才買;三、等到增設電動站了才會買;四、價格無法降低的話仍然不會買;五、根本就不會買電動車。
 
我當場對會議室內的同事一個一個提問,因為這個問題很簡單,也很切合時事,大家都想聽到別人的答案,所以在提問的過程中每個人都很投入,不時地產生笑聲,很多人會突然發現原來某某人會是第一個衝的,原來某某人這麼保守。
 
我將同事的答案一一寫在白板上,問完一輪之後,針對每個選項做出簡單的統計,統計結果出來後,我放上了我的第一頁簡報,告訴大家這個統計圖表是書中最重要的一個觀念,再看看我們現場做的統計結果,結果發現幾乎與書中所說一致。現場立刻發出陣陣驚訝聲,我聽到很多同事都說不知道原來這本書這麼有趣,在場的副總也說沒想到這本書還挺有意思的。這讓我覺得非常開心,因為我達到了第二個目的,透過一個小遊戲,讓他們對這本書產生興趣。

當天的分享結束之後,我陸續收到非常多的郵件,參與的同事說這是全世界最簡單的《跨越鴻溝》課程,在那天之後,甚至有同事和其他部門主管看到我便叫我劉老師,讓當時還是菜鳥的我非常驚訝,也很有成就感。從此之後,我對於如何把複雜的知識講得很簡單這件事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這就是我的第一堂課,也對我未來的職涯轉型成為講師與顧問,埋下了一顆改變人生的種子。
 
如何架構一堂知識課?
 
回想自己的學生時期,常常看到老師在台上非常賣力地講課,但學生們聽不懂老師講的東西,這是什麼原因呢?
 
一般來說,學生聽不懂老師所講的內容,可能有三個原因。第一個是老師講太多了,所以學生記不住;第二個是講述的理論太難了,學生根本聽不懂;第三個是沒有案例,所以學生不知道要怎麼應用,而這三件事其實都阻礙著學生學習,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
 
因為大腦的工作記憶容量有限,心理學家發現在學習狀態下,每一個類別若只有一到三個項目則記憶效果較好,如果再增加項目,記憶的表現會逐漸降低。
 
所以我們可以從「這件事有三個祕訣」為出發點來進行知識傳遞,用這樣的方式,任何人都可以很簡單地把所知道的內容,或是想要傳遞的知識,甚至於必須要教的課程,用很簡單的架構傳遞出去。
 
三三三架構
 
接下來,我們就來運用「三」這個魔術數字來進行知識傳遞的架構設計,這個架構又叫做「三三三架構」。
 
知識傳遞為什麼要運用這個架構?主要是因為知識內容是由很多的知識點所組成的,如果教學者沒能有效地將知識點進行組織,那麼就會造成學習者很難理解與消化我們要教的內容。最常發生的就是講者想講什麼就講什麼,沒有起承轉合,還有些講者只把手上的資料照順序講完,而沒有考慮到學習者能不能吸收。事實上只要運用一個非常簡潔的架構來整合知識,就能夠有效傳遞、讓學習者能夠很容易吸收,這就是「三三三架構」的重要性。
 
「三三三架構」中,這三個「三」分別代表什麼呢?
 
第一個「三」
 
就是知識在傳遞的過程當中要分三段:開場、重點內容,最後再收尾。
 
第二個「三」
 
就是開場的時候要先讓學習者知道你的主要內容包含哪三個重點。
 
第三個「三」
 
即是你如何分別說明這三個重點。

簡單來說,一開始要預告學習者「有三件事要說」,接下來再告訴學習者這三件事分別是什麼,最後再下結論。

 
「三三三架構」作為簡報使用
 
「三三三架構」也能運用在簡報上,而且只需要六頁就能完整說明一項知識。其中第一頁與第二頁為「三三三架構」的開場,第三、四、五頁為「三三三架構」中的主體,分別講解內容的三個重點,最後一頁則是屬於「三三三架構」的結尾,用來做回顧以及收尾,這是最基礎的六頁簡報。
 
你可能會立刻有一個疑問,只能設計六頁簡報嗎?當然不是,這是最基本的六頁。設計成十頁、二十頁都沒關係,但是至少要有這六頁的內容。
 
這六頁的內容到底是什麼呢?
 
第一頁是主題,可以放上標題、講者名字、日期等基本資訊。第二頁簡報則要開始講你要預告的三個重點分別是什麼。
 
接著,你就要分別在第三頁、第四頁、第五頁分別細講這三項重點內容,並且在第六頁做結論。
 
用這樣的方式,學習者不但可以很容易地跟著你的節奏、邏輯走,你也可以很輕鬆地設計出你的教學課程。
 
我有個學生,過去他一直很苦惱於做報告,往往是想講什麼就講什麼,難以理解其重點與邏輯關係。當他運用三三三架構製作月度報告,第一頁切入說明這是某個月份的報告,第二頁預告了報告的三個重點。主管跟團隊都很驚豔這份報告非常清晰、前後呼應,讓人能夠快速掌握邏輯。因此不只是對學習者或聽眾,如果是對於長官,運用三三三架構都可以很容易讓人理解你要講什麼。
 
又例如你想開設理財課程,教授的三項投資工具分別是股票、基金、定存。那麼簡報的第三頁就講股票,第四頁談基金,第五頁則說明定存,一樣能讓人明白你的主要框架為何。
 
讀到這裡,你可能會想說,要是每一個重點底下還有很多細節怎麼辦?其實這也是有彈性的,你可以在三個重點之下再細分成各個小重點,讓每個重點裡面都有個完整的三三三架構,用這樣的概念便可以構築出一個非常具有邏輯性的教學簡報了。
評論
閱讀生活有限公司  聯絡信箱: reader@read-life.com

​閱讀人 © All Rights Reserved.
  • 成為閱讀人
    • 閱讀人好事計畫
  • 閱讀人讀書
    • 心理。勵志。史地
    • 職場。商業。理財
    • 人際。溝通。親子
    • 生活。科普。保健
    • 閱讀。學習。思考
  • 閱讀人生大學校
  • 閱讀人學院
    • 高效閱讀力_精準學習實踐班
    • 寫好一手硬筆字_見字如面
    • 寫好一手硬筆字_親子共學
    • 高效筆記力_工作學習有效率
  • 關於閱讀人
    • 閱讀人見證 >
      • 媒體報導
      • 學員見證
  • 訂閱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