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的角力杯葛,逼得你不得不選邊站?迫於形勢之下,三國狼相司馬懿教你 如何在不得已中通權達變,跳脫非黑即白的困局,在最小損失中得到最大成果。 如果可以選擇,任誰都希望在工作上順心如意,只是同事之間的角力杯葛,主管的專橫霸道,客戶的無理要求,常會使工作發展不能盡如人意,然而面對惡劣的環境和情況時,你只能徒呼負負,或是憤憤離職嗎?這裡要提供一個同樣有切身之痛的人給你參考,那就是三國時代的司馬懿。 史書記載,司馬懿是「狼顧之相」。所謂的狼顧之相,就是身子不動腦袋卻能完全轉到背後,這樣的人被視為心懷叵測,有謀反之心,司馬懿的權謀也因此不斷被人拿來放大檢視。但仔細綜觀他的一生,卻意外的發現,他的所作所為全都是被時勢所逼,然而,無奈之下的決策,卻展現了他高明的謀略。迫於形勢之下,司馬懿的應對和一般人到底差別在哪裡? 權變① 避無可避,反其道以示忠誠 當公司業務進行整併,人事調整時,最討厭的就是被派到不喜歡的主管手底下做事,這一點,也曾是司馬懿遇過的痛。 建安六年時,曹操擔任司空,聽到司馬懿名聲不錯,就想徵召他來麾下任職,但司馬懿完全不想在曹操手底下做事,他拒絕的手法是裝病。當時曹操放他一馬,七年後等曹操當上宰相,可就沒這麼好說話了,當時曹操對司馬懿下達最後通牒:「如果再推辭不從,就把你抓起來。」司馬懿害怕了,只好乖乖就職。 照理來說,被迫到不喜歡的主管手底下就職,此時司馬懿應該是百般不願,做消極的抵抗,可是他並沒有這麼作,反而是盡心盡力做事,不僅和太子曹丕維持很好的關係,後來還當上丞相主簿,也就是曹操的幕僚長。 後來,反而是曹操覺得不對勁,他發現司馬懿胸懷大志,還發現他有「狼顧之相」,因而特別提醒曹丕:「司馬懿不是甘為臣下之人,日後必定干預我們曹家的事。」然而這點提醒卻落了空,因為司馬懿先前努力和曹丕建立良好的關係,讓曹丕總是替司馬懿講話,而司馬懿在知道自己遭到忌憚之後,更加盡忠職守,曹操因而安心下來。 這意味著,不得已來到討厭的新主管身邊,並不代表不能取得信任,反其道表示忠誠,或者拉攏新主管身邊的人當護身符,反而能扭轉劣勢,找機會大展長才;另外,換個角度來看,這也是調整自己心態的方法,因為一個主管再怎麼討人厭,只要能重用你,就不需要任意棄守自己在此領域耕耘多年的成績。 權變② 認清自身優劣,退而求其次 「選哪邊站」,常常是公司派系鬥爭的所需面對的問題,尤其是情況到了非表明立場不可時,那更是棘手,同樣的疑難也曾落到司馬懿身上。 司馬懿這麼優秀,卻從來沒真正受到曹操重用,原因是打從一開始他進入曹營,曹營就人才濟濟,無論是功勞或苦勞,他都沾不上邊,雖然後來司馬懿也進獻過不少計策,但曹操並不真的言聽計從,時而採納,時棄而不用,這顯示曹操對這些進言只是「僅供參考」。這一點,司馬懿也很清楚,但此時的他還有一個更大的考驗,就是曹操接班人的派系鬥爭。 儘管司馬懿與曹丕交好,但並不意味著他非得站在曹丕那邊不可,要知道,當時的接班人之爭是攸關身家性命的,選錯邊不僅前程不保,還有性命之憂。彼時曹操的主簿楊修,選擇的是弟弟曹植,以司馬懿的睿智來看,如果他想投靠曹植,大可以「曹丕身邊的暗棋」身分向曹植投誠,但此時他所做的,不是急著選邊站,而是先認清自身優劣。他評估,儘管當時曹植形勢大好,然而憑著自己的性格與能力,卻不見得能真正獲得信任,所以他選擇繼續站在兄長曹丕這邊,後來果然成為曹丕重用的班底。 從司馬懿的經歷來看,在面對派系鬥爭時,貿然投入形勢較好的那方不見得是最好的選擇,必須評估自身能力優劣在派系中的地位,以及原有經營的優勢,選擇真正有利的陣營,才是明哲保身之道。 權變③ 不隨之起舞,跳脫別人預設的選項 反其道而行是逆向思考,退而求其次是明哲保身,但如果對手刻意挑釁,該挺身迎戰還是避而遠之呢?司馬懿選擇的是以拖待變,不隨之起舞。 曹丕死後,司馬懿以顧命大臣的身分,展現他在軍事上的天分。然而在領兵抗蜀時,卻碰上他生平最強勁的對手諸葛亮,幾次交鋒都輪番敗陣,他迫不得已選擇登山掘營,堅守不戰。部下譏笑他:「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他憤而出兵,卻被諸葛亮行險逆襲;他不顧張郃反對,強行追擊蜀軍,卻反而讓張郃白白送命。 此後他體會到,意氣之爭討不到好處,只是突然損耗自己的戰力。所以接下來司馬懿退而當縮頭烏龜,堅不出兵。他在等待諸葛亮糧盡自退,這一招果然讓諸葛亮急了,諸葛亮為了激戰,特別送了一套女人的衣服給他,譏笑司馬懿就像女人一般,這下子,司馬懿的屬下全火了,紛紛要求出戰。 坦白說,諸葛亮這招人身攻擊當真陰狠,他算定司馬懿身為堂堂魏軍統帥,受此侮辱肯定無法再隱忍下去,倘若司馬懿受激應戰,或任由屬下倉皇出戰,一定打不過做好萬全準備的蜀軍;司馬懿倘若繼續堅不出兵,也會因為內鬨不休而造成士氣瓦解、戒備鬆懈,那麼蜀軍便可伺機大舉進。 如此看來,司馬懿應該是沒有第三條路了,偏偏司馬懿哪個也沒選,他的方法是「拖」。他對屬下說:「魏軍將要一戰,但必須經過皇上同意,所以我已經連夜兼程派人請示,在此之前,請大家提高警覺,做好戒備,因為隨時會有一戰。」可以想見,當時屬下一定轟然叫好,如此一來,既維持了士氣,又能將士用命,還可以嚴加戒備,枕戈待旦,讓諸葛亮無機可趁。一段時日後,司馬懿又以「陛下不准出兵」為由,以拖待變。諸葛亮得知此消息後,明白要與魏軍決戰於曠野已無可能,加上他自己的身體健康每況愈下。果然數月後,司馬懿的宿敵——諸葛亮薨世於五丈原。 司馬懿的應對告訴我們,即使局勢惡劣到別無選擇時,也未必要跳入他人預設的選項,跳脫非黑即白的困局,往往能成為脫離劣勢,反敗為勝的關鍵。 司馬懿經歷三代託孤,終能掌握大權,他之所以能成功,歷來學者有不同的解讀。有人說他「有雄豪志,聞有狼顧相」,有人說他「聰亮明允,剛斷英特」,但我獨獨喜歡《晉書》所說「權變」二字,因為他總是在局勢惡劣的不得已中,通權達變,選擇一個最適合自己的作法,在最小損失中得到最大成果。 司馬懿的峰迴路轉告訴我們,反其道而行不是標新立異,是為了扭轉劣勢;退而求其次不是逆來順受,是為了明哲保身;跳脫出別人預設的選項不只是出人意表,還為了反敗為勝。迫於形勢無奈的你,是否也能從中得到一些應對之道? ────────────────────────── 【反敗為勝的權變謀略】 權變① 避無可避,反其道以示忠誠 權變② 認清自身優劣,退而求其次 權變③ 不隨之起舞,跳脫別人預設的選項 有時在工作上,並不是能力或人際關係出問題,而是種種因素影響,導致英雄氣短,主管不信任你,同事也懷疑你,在爹不疼、娘不愛、兄弟不挺的情況下,你只能選擇坐以待斃嗎?未必見得。 通權達變,指的是不墨守常規,能根據實際情況做適當的應變。司馬懿處於劣勢,卻能扭轉乾坤的獨到之處就在於,他懂得反向思考,懂得示弱,忍辱以避免跳入他人預設的選項中,因而反敗為勝讓懷疑的主子重用自己,還可以掌握大權,甚至勝過強勁的對手。 只有在學校考試,才會有「是」和「否」的單選題,出了學校進入職場,面對現實的解決之道是,即便萬般不得已,跳脫非黑即白的二選一困局,找出一個在最小損失中得到最大成果的方法,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