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未來焦慮嗎?卡內基教你如何排憂解難
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對未來,甚至現況所遭遇的挑戰感到焦慮或恐懼。 這是非常正常的心理反應,因為我們的大腦本能地想要預測風險,保護自己。 但若你發現自己過度焦慮、過度擔心,甚至已經影響到日常生活──整天腦中盤旋著無解的問題,情緒起伏過大、專注力難以維持──那麼,這樣的焦慮就不再只是保護,而是一種壓垮生活的負擔了。 今天與你分享《淬煉卡內基人生關鍵智慧》。 書中提到,憂慮的破壞力不容小覷,它會從三個層面傷害我們的生活: 一、心理健康:焦慮、憂鬱、壓力接踵而來 當憂慮佔據你的腦海,它會讓你無法放鬆、失去判斷力,進而影響睡眠品質、食慾變化、注意力無法集中,甚至逐漸喪失生活的動力。 二、身體健康:壓力會「吃」掉你的身體 過度情緒壓力會導致壓力荷爾蒙(如皮質醇)長期升高,造成高血壓、血糖問題、心臟病,甚至使免疫力下降,讓身體變得更容易生病。 三、人際關係:與人互動失衡 當我們腦中不斷演練最壞劇本,就很難真心投入當下的互動。我們可能變得易怒、冷淡、不耐煩,久而久之也會影響身邊人的感受與信任。 卡內基在書中引用諾貝爾醫學獎得主亞歷克西·卡萊爾的一句話: 「憂慮就像水滴穿石,若你無法學會排解它,最終它會穿透你的身心。」 所以,排憂不是否認憂慮存在,而是學會面對與消化。 分享幾個極具效益的思考與行動方式: 1.理解你為什麼憂慮:寫下它,釐清它。 2.面對最壞的情況:接受可能的最壞情境。 3.預備解決辦法:提前準備應對策略。 4.立即行動處理:行動本身就是最強大的解憂劑。 5.善用當下的24小時:專注現在,而不是揣測未來。 雖然我們無法做到「無憂無慮」,但我們可以成為一個「會排憂解難」的人。 當你願意練習處理內在焦慮,你會發現,人生的困境並不如你想像中那麼可怕。 你想要快樂嗎?你渴望成功嗎?
那麼你要知道——當你快樂,你就更容易成功! 我是閱讀人,今天要與你分享一本好書:《你快樂,所以你成功》。 這本書教我們如何把「幸福力」轉化成「成功力」。 而真正的轉變,不靠努力拚搏,而是來自六個關鍵習慣—-- 第一:活在當下,全心投入 書中說:忙碌的人一心多用,生產力高的人只做一件事。 當你專注工作、專注與人對話的當下,你就會感到平靜、清晰、快樂。 你投入多少,成果就有多好! 第二:強化韌性,越挫越勇 我們都會遇到壓力和挫折,但你可以選擇善用壓力,而不是被壓力擊倒。 提升神經系統的適應力,讓自己在困境中也能找到力量,穩定情緒。 第三:保持平靜,用對能量不會累 你的意志力就像肌肉——會疲勞。 所以別硬撐、別浪費在瑣事上。 讓平靜幫助你守住專注力與快樂感。 第四:學習無所事事,讓大腦喘息 放空不是偷懶,是投資創意! 當我們什麼都不做時,大腦最有可能跳出新的點子,產生關鍵連結。 第五:善待自己,人生不設限 請記得:對自己好一點,是給世界最好的回饋。 失敗別苛責,多點寬容與好奇心,才能發現天賦、活出自信。 第六:心懷慈悲,活出溫柔影響力 研究證實:好人是贏家。 他們激發信任、創造合作、連結人心。 當你善待他人,世界也會溫柔回應你。 這六個方法,看似簡單,卻極具力量,讓我們快樂地走向成功。 你想要成功嗎?你渴望成功嗎?
那麼你一定要快樂! 我是閱讀人,今天要與你分享一本非常振奮人心的書——《你快樂,所以你成功》。 這本書的作者是史丹佛大學心理學博士艾瑪,她用了大量研究告訴我們一個顛覆性的觀點:快樂不是成功的結果,而是成功的原因! 所以你不是「因為成功了所以快樂」,而是「因為快樂了,所以你更容易成功」。 那麼,快樂到底能夠帶來什麼樣的助力呢? 一、對你的大腦來說 快樂會讓你的生產力大增! 正向情緒能幫助你學習更快、創意更多、勇氣更足,研究證實,快樂可以讓生產力提高12%,也會讓大腦的神經元連結更緊密,你會思考更清晰,做決定更果斷! 二、對你的心理來說 快樂會縮短你陷入負面情緒的時間,減少壓力、憤怒、憂鬱的強度,你會發現自己越來越能在逆境中保持冷靜,你也會越來越樂觀、越有希望。 三、在人際關係上 快樂的人,更容易被喜歡、更容易建立連結。 你會發現,人們喜歡與快樂的人合作、共事、相處。 四、對你的身體健康 快樂會強化免疫力、改善睡眠、調整血壓、提升協調力。 微笑與大笑,甚至可以降低壓力荷爾蒙、減緩發炎反應! 所以——快樂吧,快樂起來! 快樂的人,不只是比較健康,更有可能,一路成功到底! 有時候,我們情緒特別低落、或特別強烈,整個人好像被思緒困住,卡在一種不安全、不穩定的狀態。
這時候該怎麼辦? 怎麼把自己的力量找回來? 我想和你分享一本書,叫做《重啟主權人生》。 書中提到一個很簡單又有效的做法:動起來,走出去,到戶外去,最好是到大自然裡。 別把自己困在房間的四面牆,別把自己封鎖在網路的虛擬世界。 因為那些空間太小,視角也太窄,你看事情,很容易越看越糟、越想越重。 當你走進大自然,呼吸到真正的空氣,看到開闊的天空與綠意,你會發現,原來剛剛那個讓你心煩意亂的問題,放到更大的格局裡,也許…其實只是小事一樁。 書中還提到一個很棒的小方法——脫掉鞋子,赤腳踩在土地上。 這叫做「接地」:讓我們的身體直接接觸土地,不僅能放鬆神經系統,還能降低體內發炎、促進免疫、加速復原。 就像讓身體重新「對頻」回自然的節奏,幫助你穩住內在、找回自己的節拍。 而運動,是另一種幫助我們調節情緒的「秘密通道」: 當你焦慮、緊張的時候,與其去跑步、燃燒能量,不如試著做緩慢的深呼吸、漫步大自然、做溫和的伸展或瑜伽。 這些會讓你的神經系統穩定下來,情緒慢慢沉澱。 但如果你是低落、提不起勁的那種憂鬱感,那就來一點有氧運動吧,快走、騎腳踏車、打球、跳繩… 讓身體帶起節奏,情緒就能慢慢跟上來。 記住,不同情緒,需要不同的身體節奏去調整。 所以,換個空間,是換個視野,動起來,是打開僵住的內在。 情緒,從來不是要你忍耐,而是邀請你靠近,然後慢慢走出來。 願你在低潮的時候,記得動一動、走出去、踩踩土地、深呼吸、抱抱自己。 我們一起,重啟主權的人生。 你知道嗎?
真正的孤獨,其實來自我們自己對自己的忽視,甚至是厭惡。 那不是別人不在你身邊,而是你連自己都不想跟自己單獨相處。 不是沒人愛你,而是你不把自己當朋友。 有時候,那份寂寞,是你自己編織出來的,是你困在自我否定的繭裡,找不到出口。 這時候,真的,沒有人能幫你,只有你自己,能夠撫慰你內心的孤單。 詩人瑪雅·安吉羅曾說: 「我們能做的最明智的事情,就是站在自己這一邊。」 你願意嗎? 站回你這邊,支持你自己,擁抱你自己? 當你成為自己的朋友,你就不再需要外界來定義你的價值。 你甚至可以成為,最懂你、最溫柔的安慰者。 很多時候,我們的「內耗」,來自一種無止盡的自我控告—-- 「我不夠好。」 「我是不是太自私?」 「是不是我做錯了什麼?」 還有一種內耗,來自你身邊那個不對的人。 在《重啟主權人生》這本書中,作者提到: 她與一個錯的人分開之後,能量暴漲——不是10%,是500%! 為什麼? 因為錯的人會讓你壓抑、迎合、假裝。 你把力氣拿去討好,拿去壓住真實的自己,那些面具會讓你筋疲力竭。 但當你放下錯的人,你終於能把那份能量——拿回自己手上。 所以,如果你常常忽視自己的需要,不敢說出真實的想法,活在他人的期望裡,甚至為了做自己而產生罪惡感…… 那你的現況,真的可以用四個字形容:雖生猶死。 不是活得自由,是活得像「死了一樣」。 你值得擁有完整的自己。 不需要完美,不需要被所有人喜歡,但需要站在自己這邊。 你可以重新定義你的價值,重新拿回你的人生主權。 你知道嗎?情緒,其實是有「公式」的。
我是閱讀人,今天想跟你分享《為什麼你有情緒》這本書中提到的一個關鍵概念: 情緒 = 詮釋 × 認同 × 重複 這三個詞,構成我們每天情緒起伏的真相。 一、詮釋:你怎麼看這件事 當你遇到一件事,是看到機會?還是看到風險? 是感謝對方提醒?還是覺得自己被批評? 每一次「怎麼想」的詮釋,其實就開始為你的情緒定調。 二、認同:你接不接受這個想法 如果你對自己的負面想法深信不疑,那你會越來越容易掉入憂鬱、焦躁、害怕的迴圈。 但如果你學會懷疑那些讓你痛苦的想法,你的情緒也能因此開始鬆動。 三、重複:你有多常這樣想 一遍又一遍的反覆思考,會讓某個情緒根深蒂固。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對某些事「越想越氣」、「越想越悲傷」,但也能「越想越正面」、「越想越有希望」。 所以,你如何詮釋,決定你看到的世界;你選擇認同什麼,決定你活在哪種情緒中。 當你學會換一個角度解釋事情,你就能換一個情緒,也就換了一種人生。 讓我們從今天開始,練習這個情緒的「三步曲」—-- 重新詮釋、重新選擇、重新思考。 我是閱讀人,我們一起擁抱更穩定、更自在的情緒人生。 悲傷本就令人難受
但若這份悲傷來自一段有毒的關係,特別是與自戀型人格相處的關係,那麼這份傷,更會深入骨髓、難以言說。 我是閱讀人,今天與你分享《毒性關係斷捨離》書中的一段療癒指引。 這些「看似療癒」的行為,其實會讓悲傷更沉重: 不斷讓自己忙碌,只為逃避 靠社群、酒精或藥物麻痺感覺 假裝自己很堅強、很正向 壓抑情緒,不願面對真實的感受 太快成為他人的幫助者,忽略自己 對一切過錯都往自己身上攬 這些方式,或許暫時有用,但只會讓悲傷悄悄在心中堆積,難以痊癒。 真正健康的悲傷療癒,需要這五個溫柔練習: 1. 承認感受,不加評價 你有權悲傷、生氣、難過。你不是脆弱,你只是人類。允許這些情緒存在,才是真正的療癒開始。 2. 尋找支持與安放的方法 你可以尋求專業協助(心理師)、參與互助團體,也能透過正念練習、靜心、寫作、藝術創作,緩緩梳理內心。 3. 練習與情緒共處 當痛苦襲來,不要急著「處理掉」,而是溫柔陪伴自己,像照顧受傷的朋友一樣照顧自己:冥想、深呼吸、走進大自然、放慢腳步、好好吃飯與睡覺。 4. 書寫日記,紀錄變化 書寫是種療癒,也是一種整理。當你將悲傷寫下來,就不再只是「承受者」,而是能「看見」的那一方。 5. 把焦點拉回自己身上 斷開對錯的人,重新認識你是誰。你不是那段關係的延伸,你值得擁有屬於自己的喜好、價值觀與生活節奏。 給正在悲傷的你: 療癒是一條蜿蜒的小路,不需要急、不需要趕, 重要的是:你正在走,並且越來越靠近你自己。 訂閱《閱讀人電子報》,讓每週的閱讀靈感直達你的信箱! https://www.read-life.com/ 你常常對自己說:「都是我的錯」嗎?
小心,這可能不是你太敏感、太脆弱,而是你正在經歷一段有毒的關係。 我是閱讀人,今天與你分享《毒性關係斷捨離》這本書中令人深思的一段觀點。 若你經常出現以下這些言行與想法,也許正受到自戀性人格或操控性關係的影響: 【警訊一覽】 「全部都是我的錯。」 「我還可以更努力,才不會讓他生氣。」 「我是不是又說錯話了?」 不停地道歉,即使問題不是你引起的 過度討好、承擔責任,甚至連對方的情緒也要你來解決 不斷揣摩對方心意,害怕說錯、做錯 改變自己的外貌、興趣、價值觀,只為了對方滿意 壓抑、忽視自己的需求與感受 如果你在這些句子裡看見了自己,那不是你的錯。這是你靈魂在提醒你:「我需要被好好對待。」 【你可以這樣開始改變】 書中說:改變的第一步,就是「覺察」。 當你開始辨認這些內在語言與行為模式,你就擁有了轉變的主導權。 請記得,真正健康的關係,應該讓你變得更自在、更真實,而不是越來越渺小。 願我們都能勇敢離開讓自己遍體鱗傷的關係,走向一條更自由、更溫暖的道路。 如果你正在經歷困難,請相信你值得被愛、被尊重、被理解。 ▌催眠師三不:不主動、不建議、不負責
摘自《學會催眠:成為自己人生的主人》 ▌第一不:不主動 催眠師不主動想要幫助別人。 例如看到同事太胖就說:「我來幫你做個減重吧!」 或是說:「你應該戒菸,我來幫你做個催眠戒菸。」 又或者對情緒消極的人說:「我幫你做個催眠,讓你開朗一點。」 這種「主動幫助」的行為,其實是一種自以為是的優越感,彷彿自己是對的。 但若不是個案自己想改變、主動求助,催眠就無法發揮真正效果。 古語云:「醫不扣門。」 許多通靈者也遵守「不能主動洩露天機」的規則。 他們知道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卻不會主動提醒,除非對方先開口求助。 這也提醒我們,不要主動干預別人的人生功課,因為過早幫助可能剝奪對方成長學習的機會。 ▌第二不:不建議 催眠師不能替個案做決定,也不給生活上的建議。 例如,當個案問:「我該不該離婚?」 催眠師不該直接回答「該」或「不該」,而是引導個案去看清楚每個選擇背後的優缺點。 催眠師應協助個案釐清: 離婚的好處與壞處是什麼? 不離婚,他要怎麼調整現在的不快樂? 如果選擇不離婚,是否有方法與伴侶重新溝通? 我們不是做決定的人,個案才是自己人生的主人。 若催眠師替他決定,將來後果不好,個案可能會責怪催眠師。 決定,是一個人的責任;而我們的角色,是陪伴與協助他看清決策全貌。 ▌第三不:不負責 個案做完催眠之後,改變與否,都是他的選擇,催眠師不需要,也不能為此承擔責任。 我們能做的,是: 協助他愛自己 鼓勵他珍惜生命 支持他探索人生方向 但如果他仍選擇不改變、或持續執迷,這是他的功課與選擇。 催眠師只負責盡力引導,而不是背負他的命運。 催眠是一顆種子,今天不發芽,也許三個月、一年後發酵改變,這就是陪伴他前進的價值。 ▌催眠師的三不原則: 不主動:不主動幫助未求助者,尊重對方學習歷程。 不建議:不代替個案做選擇,只幫助他釐清思路與選項。 不負責:不為個案的選擇負責,改變與否是他的決定。 這三個原則,是催眠師的專業界線,也是尊重個案自由意志的核心價值。 我是閱讀人,與你分享閱讀段落心得 ▌回到身心安頓的狀態
摘自《學會催眠:成為自己人生的主人》 當你覺得憤怒時,你會提醒自己:我正在生氣,我正在自我傷害。 原諒、寬恕、接受——你無法控制別人,別人也有自己的課題,你不需要承擔他人的問題。 你可以好好愛自己,讓自己平靜,完全地接納自己。 別人可以做任何他想做的事,說任何他想說的話。 但你可以選擇不受他人影響,選擇自己成為自己生命的主人,不再做生命的受害者。 你可以選擇原諒,選擇寬恕,讓自己回到平靜的狀態。 你會開始看到自己有很多優點,接受自己的缺點,肯定自己的價值,一天比一天更有自信,一天比一天更愛自己。 ▌放下過去,活在當下 過去的已經過去了。 從現在開始,當你想到過去的不如意,你可以對自己喊:「停!」 這些都過去了,不要讓過去的負面情緒影響現在的你、未來的你。 感謝過去的發生,因為那是幫助你學習與成長的過程。 從今天開始,接受過去,讓自己平靜、放鬆,回到現在,朝著目標前進。 ▌引導呼吸與釋放 請深深地吸一口氣,做一次深呼吸。再一次深吸氣,吸到飽,閉氣……吐氣。 感覺胸部的放鬆,讓這份放鬆的感覺擴散到全身,如同石子投入湖面,產生層層漣漪,擴散開來。 感覺每一條肌肉、神經、血管、細胞都完全放鬆,這份放鬆會愈來愈深、愈來愈強烈,讓你全身感受到平靜與釋放。 ▌釋放負面能量的三步驟 想像負面能量從皮膚、頭頂慢慢離開。 感謝過去的發生,接受一切,讓自己活在當下。 放下擔心、恐懼、害怕、憤怒……讓所有負面情緒與能量離開你的身體與潛意識。 想像一道來自宇宙的光進入你的身體,帶來平靜、放鬆、舒服的感覺,讓你充滿正面能量、充滿自信、身心安頓。 ▌建立專屬防護罩 現在,想像這份放鬆感擴散到身體之外,在你周圍形成一個防護罩。 這個防護罩可以厚重,也可以輕薄,緊貼身體或遠離身體,你可以自由選擇。 這層防護罩會保護你,不受任何負面磁場或能量的影響。 無論你身處哪裡、面對什麼人,它都會保護你。 如果你想接收更多訊息或讓他人更容易接受你的表達,你也可以將這防護罩設定成「擴音器」,幫助你更敏銳、更有影響力。 ▌你的防護罩,隨時可用 只要你願意,任何時刻你都可以呼喚你的防護罩,讓它幫助你回到平靜、放鬆、舒適、充滿正能量的狀態。 你愈常使用,它會愈加堅韌、有效率。它不只保護你,還能增強你的能量與信心。 現在,讓自己穩穩地待在這份寧靜裡,你是安全的、是放鬆的、是自由的。 我是閱讀人,祝福你隨時都能進入這份放鬆、安定、自信與保護的狀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