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人
  • 成為閱讀人
  • 閱讀人讀書
    • 心理。勵志。史地
    • 職場。商業。理財
    • 人際。溝通。親子
    • 生活。科普。保健
    • 閱讀。學習。思考
  • 閱讀人影音專題
  • 閱讀人生大學
    • 人生目標實踐課
  • 關於閱讀人
    • 閱讀人見證 >
      • 媒體報導
      • 學員見證
  • 學習小工具

讀書。讀人。讀世界
生命空缺用閱讀補足

《斯多噶心理韌性練習簿》透過將思考焦點集中在力所能及的事項上,從中覓得安身力量與穩健之道

5/29/2025

評論

 
選擇不受傷害,你便不會受傷害。
​
不去感覺受到影響,你便不會受影響。
​
─馬可.奧理略《沉思錄》卷4第7節
​
斯多噶思想是古老的哲學流派,旨在讓人即便身處危厄,也能絕處逢生。
​
只要採納以下觀點,確實就能轉危為安:「導致我們煩擾不安的根源,並非我們所遭遇的事件本身使然,而是我們自身對於事件的看法與評斷所致」(愛比克泰德《手冊》[Enchiridion]第5條)―這句引言,也是斯多噶哲學的思想基石。
​
這個主張的意旨是,假使我們可以讓自己去挑戰最初從心中冒起的憤怒、悲傷或失望等感受,我們便能培養出在面對不利事件時一個更理性的因應態度,從而維持心境的平和,踏實地繼續勇往直前。
​
斯多噶人的生活目標並非在迴避情緒反應,或躲開不安處境,而是透過將思考焦點集中在力所能及的事項上,從中覓得安身力量與穩健之道。
​
斯多噶特質自我檢視清單
​
讀完以下各條陳述後,請一一為自己評分。
​
評分等級從0至5
​
0代表「完全不符合」,5代表「完全符合」。
​
一、儘管事情超出我的控制,但我並不會因此倍感壓力。
​
二、當我覺得自己受到不當對待時,我還是不會先怪罪對方。
​
三、我並不覺得自己需要對每一件事情都提出意見。
​
四、並非只是因為我對某件事有什麼看法,就代表那個看法千真萬確。
​
五、我並不害怕以大局為重來做決定,即便決定一經底定後便無法更改。
​
六、我時時體察自己的情緒。
​
七、我在做出反應之前,會花時間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待眼前的事
情。
​
得分值
25–35:百分百的斯多噶人!
20–24:只差臨門一腳!
0–19:尚有努力的空間
​
摘自《斯多噶心理韌性練習簿》
評論

《內在富裕》真正的內在富裕,是學會與情緒共處,接納那些未必美好的時刻。

5/29/2025

評論

 
你期待能擁有豐富的收穫與深刻的感受嗎?
​
我是閱讀人,今天想與你分享《內在富裕》這本書中的一段觀點。
​
我們常常被教導:「要讓人生快樂,就要多做讓自己快樂的事。」
​
但人生哪有那麼簡單?快樂的事當然有,但生活也從不缺少煩惱、壓力、失落與不安。
​
我們會大笑、會喜悅,但也會難過、會失落,甚至有時感到憤怒與無力。
​
而這些七情六慾的交錯,正是讓我們對人生有更多體悟的關鍵。
​
接納情緒,才是完整的幸福
​
研究指出,那些認為自己「活得幸福」的人,其實也經歷過各種情緒。
​
他們曾經喜悅,也曾恐懼;曾滿足,也曾憤怒。
​
因為「有意義的人生」,不在於你經歷了多少快樂,而在於你是否願意深刻感受你所經歷的一切。
​
「真正的內在富裕,是學會與情緒共處,接納那些未必美好的時刻。」
​
所以當我們在寫日記的時候,除了寫下感恩,也寫下反省。
​
感恩,是記下那些讓你心裡溫暖的小事。
​
反省,是讓你在遇見挫折與不快時,學會下一次更好地面對。
​
如果你願意直視那些難過、憤怒與低潮,你會發現你開始看得更深,也走得更遠。
​
因為當你肯面對自己的負面情緒,你會提高對生活的觀察力,提升自我覺察,也更容易感受到自己正在進步、正在成長。
​
而這樣的進步,會讓你越來越「內在富裕」。
​
不完美的人生,更真實、更精彩
​
我們的人生,從來不是一張順風順水的藍圖。
​
而是由許多挑戰、新奇、驚喜、甚至挫敗組成的旅程。
​
當你從一段困難中走過來,當你挑戰一件過去不敢做的事,你會獲得一種特別的情緒——滿足與踏實。
​
那就是幸福的感覺。那也是生命的意義所在。
​
「用感受,豐富人生;用體驗,創造內在的富裕。」
​
願你今天,也能好好感受生活,即使遇到的不是快樂,也是一種成長的養分。
​
我是閱讀人,陪你一起,用閱讀滋養內在,活出豐盛的自己。
評論

為什麼有些人總是那麼開朗?──《情緒自救》的三個不內耗心理習慣

5/29/2025

評論

 
為什麼有些人總是那麼開朗?──《情緒自救》的三個不內耗心理習慣
​
文/閱讀人鄭俊德
​
有時候,我們會羨慕那些總是笑口常開、行動積極的人。
​
他們彷彿天生樂觀,無論遇到什麼事都能輕鬆帶過。
​
但你有沒有想過──他們真的從不煩惱、不沮喪嗎?
​
今天,我想跟你分享《情緒自救》這本書中的觀點。
​
它告訴我們,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心理狀態,每天都在變化,就像天氣一樣:
​
早上醒來,你精神抖擻,和家人問好時心情愉悅,桌上還有你最愛的三明治。
──這時,你的心情是「萬里無雲」。
​
出門後,擠上擁擠的捷運,被人群壓得喘不過氣。
──心情「烏雲密布」。
​
到公司後,業績不佳被主管責罵。
──「下起雷雨」。
​
但就在這時,你收到家人的訊息提醒:「晚上一起吃飯喔~」
──心裡的天氣,又悄悄放晴了。
​
多雲時晴偶陣雨,是人生常態
​
這個小故事其實很真實。
​
我們的心情,常常不是穩定的晴天,而是變動的天氣預報。
​
所以,那些看起來總是正向積極的人,他們難道就沒壓力、沒情緒嗎?
​
其實不然。
​
他們只是懂得如何讓內心轉晴,不讓情緒長期淤積、不斷內耗。
​
不內耗的三個心理習慣
​
書中提到,那些懂得情緒自救、不輕易陷入內耗的人,有三個共通點:
​
❶習慣用正向角度看事情
​
他們會刻意選擇積極、希望的語言,不會陷入自我貶低或抱怨的漩渦。
​
「這次雖然失敗,但我學到了什麼?」是他們面對困境時最常用的語言。
​
❷笑容是他們的日常配件
​
他們知道表情會影響情緒。
​
就算心情低落,也會讓自己試著微笑一下──因為「微笑」不只是結果,更是改善心情的起點。
​
心理學上稱這種現象為「鏡像效應」,你的臉在笑,你的大腦也會開始「以為你很快樂」,進而產生正向情緒。
​
❸懂得愛自己,不委屈自己
​
這種愛,不是自私,而是一種自我照顧。
​
因為他們知道,唯有自己身心健康、有餘裕,才有能力去在意別人、關懷世界。
​
他們不會把寶貴的時間花在傷害自己的人身上,也不會勉強自己去做讓自己痛苦的事。
​
這是一種清楚界線、溫柔對待自己的智慧。
​
當你面對壓力、失落、沮喪時,不需要強迫自己保持陽光。
​
但可以學習善待自己,轉念的能力,就像把雨傘收好、讓陽光照進來的那個瞬間。
​
願你也擁有屬於自己的「情緒晴天」。
​
我是閱讀人,陪你一起閱讀、一起生活、一起微笑。
評論

《看人要準,防人要快》自尊的翹翹板:認識三種人格,照見自己與孩子的內在力量

5/27/2025

評論

 
自尊的翹翹板:認識三種人格,照見自己與孩子的內在力量
​
文/閱讀人 鄭俊德
​
每一個人都有「自我」,而在自我表現中,「自尊心」是非常關鍵的一塊。
​
但你是否曾發現,當別人對我們說了什麼、做了什麼,就輕易引發我們的憤怒、羞愧或委屈等情緒時,其實這代表我們的內在視野變得狹隘了。
​
我們只用單一的「人格」在解讀這個世界,也讓我們的自我價值大幅震盪。
​
在《看人要準,防人要快》這本書中,提到了人格與人格障礙的三種類型:
​
而這三種類型都與「低自尊」密切相關。
​
一、順從型人格:低自尊 + 受挫的自我
​
這類人通常內向、敏感,在職場或陌生的社交環境中格外沉默、謹慎。
​
他們害怕被討厭、不敢表達自我,經常無條件地答應他人的要求、先道歉、默默吞忍。
​
即便內心不願意,也寧可委屈自己,只為了換來表面的和平。
​
更糟的是,他們從心底相信:自己的需求不重要。
​
二、傲慢型人格:低自尊 + 膨脹的自我
​
傲慢型人格則走向另一個極端。
​
他們時常高談闊論、誇大自己的重要性,渴望成為焦點,追求崇拜與讚美。
​
但其實內心極度脆弱,自我價值感低落,一旦失去他人的注意力,就容易情緒失控、發怒或攻擊他人。
​
他們不願面對內在的空虛與不安,習慣用「外在的優越」來遮掩內心的脆弱。
​
三、迴避型人格:低自尊 + 扭曲變質的自我
​
這類人自尊低落,極度害怕被拒絕、被批評或被羞辱。
​
於是他們與人保持距離,選擇孤獨,抗拒一切表面的合群與社交。
​
他們堅持自我的節奏,但也因此阻礙了自己接觸真正渴望的生活。
​
這樣的「自我孤立」,其實是一種深層的不安與逃避。
​
這三種類型並非彼此獨立,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在不同情境中,展現出一種甚至兩種以上的特徵。
​
但共通點是:缺乏健康的自尊,會讓我們在關係中過度委屈、過度膨脹、或過度退縮。
​
自尊與自我:一場翹翹板的平衡練習
​
高自尊的人,能夠在「尊重自己」與「尊重他人」之間取得平衡。
​
他們不會過度自我,也不會一味討好;他們能夠給自己與他人同等的關愛、關注與時間。
​
他們的穩定,來自於內在的安全感與價值感。
​
但為什麼我們會形成這些極端的人格模式呢?
​
書中指出,很多時候源自於童年的信念與經驗。
​
那些在家暴、忽視、冷漠中長大的孩子,會不自覺地得出:「我不值得被愛」的結論。
​
這樣的信念,就像一顆種子,影響了他們一生對自我的看法,也形塑出長大後的人際互動。
​
療癒的起點,是「覺察」
​
如果你現在總覺得不安、常常陷入低潮,那麼請先不要責怪自己。
​
能夠意識到這些情緒,是你重新調整的第一步。
​
請相信:你有調整的機會,也有力量讓下一代不再複製同樣的模式。
​
請溫柔地照顧自己,也用愛與理解去陪伴你的孩子。
​
當我們能夠接納自己的脆弱、修復自己的創傷,我們才有能力為孩子種下健康自尊的種子。

評論

《淬煉卡內基人生關鍵智慧》你為未來焦慮嗎?卡內基教你如何排憂解難

5/27/2025

評論

 
你為未來焦慮嗎?卡內基教你如何排憂解難
​
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對未來,甚至現況所遭遇的挑戰感到焦慮或恐懼。
​
這是非常正常的心理反應,因為我們的大腦本能地想要預測風險,保護自己。
​
但若你發現自己過度焦慮、過度擔心,甚至已經影響到日常生活──整天腦中盤旋著無解的問題,情緒起伏過大、專注力難以維持──那麼,這樣的焦慮就不再只是保護,而是一種壓垮生活的負擔了。
​
今天與你分享《淬煉卡內基人生關鍵智慧》。
​
書中提到,憂慮的破壞力不容小覷,它會從三個層面傷害我們的生活:
​
一、心理健康:焦慮、憂鬱、壓力接踵而來
​
當憂慮佔據你的腦海,它會讓你無法放鬆、失去判斷力,進而影響睡眠品質、食慾變化、注意力無法集中,甚至逐漸喪失生活的動力。
​
二、身體健康:壓力會「吃」掉你的身體
​
過度情緒壓力會導致壓力荷爾蒙(如皮質醇)長期升高,造成高血壓、血糖問題、心臟病,甚至使免疫力下降,讓身體變得更容易生病。
​
三、人際關係:與人互動失衡
​
當我們腦中不斷演練最壞劇本,就很難真心投入當下的互動。我們可能變得易怒、冷淡、不耐煩,久而久之也會影響身邊人的感受與信任。
​
卡內基在書中引用諾貝爾醫學獎得主亞歷克西·卡萊爾的一句話:
​
「憂慮就像水滴穿石,若你無法學會排解它,最終它會穿透你的身心。」
​
所以,排憂不是否認憂慮存在,而是學會面對與消化。
​
分享幾個極具效益的思考與行動方式:
​
1.理解你為什麼憂慮:寫下它,釐清它。
​
2.面對最壞的情況:接受可能的最壞情境。
​
3.預備解決辦法:提前準備應對策略。
​
4.立即行動處理:行動本身就是最強大的解憂劑。
​
5.善用當下的24小時:專注現在,而不是揣測未來。
​
雖然我們無法做到「無憂無慮」,但我們可以成為一個「會排憂解難」的人。
​
當你願意練習處理內在焦慮,你會發現,人生的困境並不如你想像中那麼可怕。
​
評論

《你快樂,所以你成功》如何把「幸福力」轉化成「成功力」

5/24/2025

評論

 
你想要快樂嗎?你渴望成功嗎?
​
那麼你要知道——當你快樂,你就更容易成功!
​
我是閱讀人,今天要與你分享一本好書:《你快樂,所以你成功》。
​
這本書教我們如何把「幸福力」轉化成「成功力」。
​
而真正的轉變,不靠努力拚搏,而是來自六個關鍵習慣—--
​
第一:活在當下,全心投入
​
書中說:忙碌的人一心多用,生產力高的人只做一件事。
​
當你專注工作、專注與人對話的當下,你就會感到平靜、清晰、快樂。
​
你投入多少,成果就有多好!
​
第二:強化韌性,越挫越勇
​
我們都會遇到壓力和挫折,但你可以選擇善用壓力,而不是被壓力擊倒。
​
提升神經系統的適應力,讓自己在困境中也能找到力量,穩定情緒。
​
第三:保持平靜,用對能量不會累
​
你的意志力就像肌肉——會疲勞。
​
所以別硬撐、別浪費在瑣事上。
​
讓平靜幫助你守住專注力與快樂感。
​
第四:學習無所事事,讓大腦喘息
​
放空不是偷懶,是投資創意!
​
當我們什麼都不做時,大腦最有可能跳出新的點子,產生關鍵連結。
​
第五:善待自己,人生不設限
​
請記得:對自己好一點,是給世界最好的回饋。
​
失敗別苛責,多點寬容與好奇心,才能發現天賦、活出自信。
​
第六:心懷慈悲,活出溫柔影響力
​
研究證實:好人是贏家。
​
他們激發信任、創造合作、連結人心。
​
當你善待他人,世界也會溫柔回應你。
​
這六個方法,看似簡單,卻極具力量,讓我們快樂地走向成功。
評論

《你快樂,所以你成功》快樂不是成功的結果,而是成功的原因!

5/24/2025

評論

 
你想要成功嗎?你渴望成功嗎?
​
那麼你一定要快樂!
​
我是閱讀人,今天要與你分享一本非常振奮人心的書——《你快樂,所以你成功》。
​
這本書的作者是史丹佛大學心理學博士艾瑪,她用了大量研究告訴我們一個顛覆性的觀點:快樂不是成功的結果,而是成功的原因!
​
所以你不是「因為成功了所以快樂」,而是「因為快樂了,所以你更容易成功」。
​
那麼,快樂到底能夠帶來什麼樣的助力呢?
​
一、對你的大腦來說
​
快樂會讓你的生產力大增!
​
正向情緒能幫助你學習更快、創意更多、勇氣更足,研究證實,快樂可以讓生產力提高12%,也會讓大腦的神經元連結更緊密,你會思考更清晰,做決定更果斷!
​
二、對你的心理來說
​
快樂會縮短你陷入負面情緒的時間,減少壓力、憤怒、憂鬱的強度,你會發現自己越來越能在逆境中保持冷靜,你也會越來越樂觀、越有希望。
​
三、在人際關係上
​
快樂的人,更容易被喜歡、更容易建立連結。
​
你會發現,人們喜歡與快樂的人合作、共事、相處。
​
四、對你的身體健康
​
快樂會強化免疫力、改善睡眠、調整血壓、提升協調力。
​
微笑與大笑,甚至可以降低壓力荷爾蒙、減緩發炎反應!
​
所以——快樂吧,快樂起來!
​
快樂的人,不只是比較健康,更有可能,一路成功到底!
​
評論

《重啟主權人生》在低潮的時候,記得動一動、走出去

5/24/2025

評論

 
有時候,我們情緒特別低落、或特別強烈,整個人好像被思緒困住,卡在一種不安全、不穩定的狀態。
​
這時候該怎麼辦?
​
怎麼把自己的力量找回來?
​
我想和你分享一本書,叫做《重啟主權人生》。
​
書中提到一個很簡單又有效的做法:動起來,走出去,到戶外去,最好是到大自然裡。
​
別把自己困在房間的四面牆,別把自己封鎖在網路的虛擬世界。
​
因為那些空間太小,視角也太窄,你看事情,很容易越看越糟、越想越重。
​
當你走進大自然,呼吸到真正的空氣,看到開闊的天空與綠意,你會發現,原來剛剛那個讓你心煩意亂的問題,放到更大的格局裡,也許…其實只是小事一樁。
​
書中還提到一個很棒的小方法——脫掉鞋子,赤腳踩在土地上。
​
這叫做「接地」:讓我們的身體直接接觸土地,不僅能放鬆神經系統,還能降低體內發炎、促進免疫、加速復原。
​
就像讓身體重新「對頻」回自然的節奏,幫助你穩住內在、找回自己的節拍。
​
而運動,是另一種幫助我們調節情緒的「秘密通道」:
​
當你焦慮、緊張的時候,與其去跑步、燃燒能量,不如試著做緩慢的深呼吸、漫步大自然、做溫和的伸展或瑜伽。
​
這些會讓你的神經系統穩定下來,情緒慢慢沉澱。
​
但如果你是低落、提不起勁的那種憂鬱感,那就來一點有氧運動吧,快走、騎腳踏車、打球、跳繩…
​
讓身體帶起節奏,情緒就能慢慢跟上來。
​
記住,不同情緒,需要不同的身體節奏去調整。
​
所以,換個空間,是換個視野,動起來,是打開僵住的內在。
​
情緒,從來不是要你忍耐,而是邀請你靠近,然後慢慢走出來。
​
願你在低潮的時候,記得動一動、走出去、踩踩土地、深呼吸、抱抱自己。
我們一起,重啟主權的人生。
評論

《重啟主權人生》真正的孤獨,其實來自我們自己對自己的忽視

5/24/2025

評論

 
你知道嗎?
​
真正的孤獨,其實來自我們自己對自己的忽視,甚至是厭惡。
​
那不是別人不在你身邊,而是你連自己都不想跟自己單獨相處。
​
不是沒人愛你,而是你不把自己當朋友。
​
有時候,那份寂寞,是你自己編織出來的,是你困在自我否定的繭裡,找不到出口。
​
這時候,真的,沒有人能幫你,只有你自己,能夠撫慰你內心的孤單。
​
詩人瑪雅·安吉羅曾說:
「我們能做的最明智的事情,就是站在自己這一邊。」
​
你願意嗎?
​
站回你這邊,支持你自己,擁抱你自己?
​
當你成為自己的朋友,你就不再需要外界來定義你的價值。
​
你甚至可以成為,最懂你、最溫柔的安慰者。
​
很多時候,我們的「內耗」,來自一種無止盡的自我控告—--
​
「我不夠好。」
「我是不是太自私?」
「是不是我做錯了什麼?」
​
還有一種內耗,來自你身邊那個不對的人。
​
在《重啟主權人生》這本書中,作者提到:
​
她與一個錯的人分開之後,能量暴漲——不是10%,是500%!
​
為什麼?
​
因為錯的人會讓你壓抑、迎合、假裝。
​
你把力氣拿去討好,拿去壓住真實的自己,那些面具會讓你筋疲力竭。
​
但當你放下錯的人,你終於能把那份能量——拿回自己手上。
​
所以,如果你常常忽視自己的需要,不敢說出真實的想法,活在他人的期望裡,甚至為了做自己而產生罪惡感……
​
那你的現況,真的可以用四個字形容:雖生猶死。
​
不是活得自由,是活得像「死了一樣」。
​
你值得擁有完整的自己。
​
不需要完美,不需要被所有人喜歡,但需要站在自己這邊。
​
你可以重新定義你的價值,重新拿回你的人生主權。
評論

《為什麼你有情緒》情緒,其實是有「公式」的。

5/23/2025

評論

 
你知道嗎?情緒,其實是有「公式」的。
​
我是閱讀人,今天想跟你分享《為什麼你有情緒》這本書中提到的一個關鍵概念:
​
情緒 = 詮釋 × 認同 × 重複
​
這三個詞,構成我們每天情緒起伏的真相。
​
一、詮釋:你怎麼看這件事
​
當你遇到一件事,是看到機會?還是看到風險?
​
是感謝對方提醒?還是覺得自己被批評?
​
每一次「怎麼想」的詮釋,其實就開始為你的情緒定調。
​
二、認同:你接不接受這個想法
​
如果你對自己的負面想法深信不疑,那你會越來越容易掉入憂鬱、焦躁、害怕的迴圈。
​
但如果你學會懷疑那些讓你痛苦的想法,你的情緒也能因此開始鬆動。
​
三、重複:你有多常這樣想
​
一遍又一遍的反覆思考,會讓某個情緒根深蒂固。
​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對某些事「越想越氣」、「越想越悲傷」,但也能「越想越正面」、「越想越有希望」。
​
所以,你如何詮釋,決定你看到的世界;你選擇認同什麼,決定你活在哪種情緒中。
​
當你學會換一個角度解釋事情,你就能換一個情緒,也就換了一種人生。
​
讓我們從今天開始,練習這個情緒的「三步曲」—--
​
重新詮釋、重新選擇、重新思考。
​
我是閱讀人,我們一起擁抱更穩定、更自在的情緒人生。
​

評論
<<上一步
轉送>>
閱讀生活有限公司  聯絡信箱: [email protected]
統一編號:24936423
​閱讀人 © All Rights Reserved.
  • 成為閱讀人
  • 閱讀人讀書
    • 心理。勵志。史地
    • 職場。商業。理財
    • 人際。溝通。親子
    • 生活。科普。保健
    • 閱讀。學習。思考
  • 閱讀人影音專題
  • 閱讀人生大學
    • 人生目標實踐課
  • 關於閱讀人
    • 閱讀人見證 >
      • 媒體報導
      • 學員見證
  • 學習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