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人
  • 成為閱讀人
  • 閱讀人讀書
    • 心理。勵志。史地
    • 職場。商業。理財
    • 人際。溝通。親子
    • 生活。科普。保健
    • 閱讀。學習。思考
  • 閱讀人影音專題
  • 閱讀人生大學
    • 人生目標實踐課
  • 關於閱讀人
    • 閱讀人見證 >
      • 媒體報導
      • 學員見證
  • 學習小工具

讀書。讀人。讀世界
生命空缺用閱讀補足

為什麼有些人總是那麼開朗?──《情緒自救》的三個不內耗心理習慣

5/29/2025

評論

 
為什麼有些人總是那麼開朗?──《情緒自救》的三個不內耗心理習慣
​
文/閱讀人鄭俊德
​
有時候,我們會羨慕那些總是笑口常開、行動積極的人。
​
他們彷彿天生樂觀,無論遇到什麼事都能輕鬆帶過。
​
但你有沒有想過──他們真的從不煩惱、不沮喪嗎?
​
今天,我想跟你分享《情緒自救》這本書中的觀點。
​
它告訴我們,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心理狀態,每天都在變化,就像天氣一樣:
​
早上醒來,你精神抖擻,和家人問好時心情愉悅,桌上還有你最愛的三明治。
──這時,你的心情是「萬里無雲」。
​
出門後,擠上擁擠的捷運,被人群壓得喘不過氣。
──心情「烏雲密布」。
​
到公司後,業績不佳被主管責罵。
──「下起雷雨」。
​
但就在這時,你收到家人的訊息提醒:「晚上一起吃飯喔~」
──心裡的天氣,又悄悄放晴了。
​
多雲時晴偶陣雨,是人生常態
​
這個小故事其實很真實。
​
我們的心情,常常不是穩定的晴天,而是變動的天氣預報。
​
所以,那些看起來總是正向積極的人,他們難道就沒壓力、沒情緒嗎?
​
其實不然。
​
他們只是懂得如何讓內心轉晴,不讓情緒長期淤積、不斷內耗。
​
不內耗的三個心理習慣
​
書中提到,那些懂得情緒自救、不輕易陷入內耗的人,有三個共通點:
​
❶習慣用正向角度看事情
​
他們會刻意選擇積極、希望的語言,不會陷入自我貶低或抱怨的漩渦。
​
「這次雖然失敗,但我學到了什麼?」是他們面對困境時最常用的語言。
​
❷笑容是他們的日常配件
​
他們知道表情會影響情緒。
​
就算心情低落,也會讓自己試著微笑一下──因為「微笑」不只是結果,更是改善心情的起點。
​
心理學上稱這種現象為「鏡像效應」,你的臉在笑,你的大腦也會開始「以為你很快樂」,進而產生正向情緒。
​
❸懂得愛自己,不委屈自己
​
這種愛,不是自私,而是一種自我照顧。
​
因為他們知道,唯有自己身心健康、有餘裕,才有能力去在意別人、關懷世界。
​
他們不會把寶貴的時間花在傷害自己的人身上,也不會勉強自己去做讓自己痛苦的事。
​
這是一種清楚界線、溫柔對待自己的智慧。
​
當你面對壓力、失落、沮喪時,不需要強迫自己保持陽光。
​
但可以學習善待自己,轉念的能力,就像把雨傘收好、讓陽光照進來的那個瞬間。
​
願你也擁有屬於自己的「情緒晴天」。
​
我是閱讀人,陪你一起閱讀、一起生活、一起微笑。
評論
閱讀生活有限公司  聯絡信箱: [email protected]
統一編號:24936423
​閱讀人 © All Rights Reserved.
  • 成為閱讀人
  • 閱讀人讀書
    • 心理。勵志。史地
    • 職場。商業。理財
    • 人際。溝通。親子
    • 生活。科普。保健
    • 閱讀。學習。思考
  • 閱讀人影音專題
  • 閱讀人生大學
    • 人生目標實踐課
  • 關於閱讀人
    • 閱讀人見證 >
      • 媒體報導
      • 學員見證
  • 學習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