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人
  • 成為閱讀人
  • 閱讀人讀書
    • 心理。勵志。史地
    • 職場。商業。理財
    • 人際。溝通。親子
    • 生活。科普。保健
    • 閱讀。學習。思考
  • 閱讀人影音專題
  • 閱讀人生大學
    • 人生目標實踐課
  • 關於閱讀人
    • 閱讀人見證 >
      • 媒體報導
      • 學員見證
  • 學習小工具

讀書。讀人。讀世界
生命空缺用閱讀補足

快樂,是一種可以選擇的態度——《剛剛好的正向思考最有利》

6/18/2025

評論

 
▍快樂,是一種可以選擇的態度——《剛剛好的正向思考最有利》段落心得
​
你有沒有曾經問過自己:「到底是誰決定我的快樂與不快樂?」
​
最近在讀《剛剛好的正向思考最有利》時,書中分享了一個很打動我的故事。
​
有一位電視名人,邀請了一位年邁的老先生上節目。這位老先生說話即興、充滿幽默感,整場節目觀眾笑聲不斷,氣氛非常歡樂。
​
主持人好奇問他:「你為什麼總是這麼快樂?是不是有什麼快樂的秘訣?」
​
老先生笑了笑說:「我哪有什麼了不起的秘訣。快樂就像臉上的鼻子一樣簡單。每天早上起床,我都會問自己——要快樂,還是不快樂?然後我選擇快樂。就是這麼簡單。」
​
這句話,聽起來或許很「簡單」,甚至有人會覺得膚淺。但正如書中所引,林肯也曾說過:「一個人想要多快樂,就會有多快樂。」
​
快樂與否,其實是我們自己決定的。
​
如果你每天對自己說:「我好倒楣,什麼都不順」,那麼你就會活得真的很不順。
​
但如果你換個方式告訴自己:「今天是值得感謝的一天,人生其實還不錯」,那麼你所看到的世界,也會變得完全不同。
​
▍不是世界太苦,而是我們太習慣悲觀
​
當然,我知道,生活中有很多壓力:來自人際的煩惱、工作的挑戰、經濟的不穩、社會的混亂……這些都是真實存在的。
​
但就算問題無法馬上解決,我們還是可以選擇用什麼態度面對。
​
與其在腦中一遍又一遍重播不快樂的情緒,不如學習停下來,問問自己:
​
「我是不是正在製造自己的不快樂?」
「這個念頭,是不是我可以選擇不要繼續想的?」
​
▍選擇快樂,從今天早上開始
​
快樂,不是等環境變好了才會出現。
​
快樂,是一種心的習慣,是我們腦袋裡養出來的能力。
​
就像老先生說的:每天早上起來,你有兩個選擇:要快樂,或是不快樂。
那你選哪一個?
​
我選擇快樂。
​
我選擇好好享受今天看到的陽光、喝到的咖啡、遇到的人、讀到的這段文字。
​
如果現在的我能夠快樂,那麼今天也能快樂。
​
如果今天能快樂,那麼這個禮拜,甚至這個月,也可能會不一樣。
​
願你我每天都練習這個簡單卻強大的選擇:選擇快樂,選擇一種剛剛好的正向心態。
​
訂閱《閱讀人電子報》,讓每週的閱讀靈感直達你的信箱!
https://www.read-life.com/
​
評論

《要從人生谷底翻身,先學會吃掉大象》真正讓你自由的快樂,從來都不輕鬆,卻非常值得。

6/9/2025

評論

 
【小心!這種快樂,正在偷走你的人生】
​
我們都在追求快樂,但你知道嗎?不是所有的快樂都是好事。
​
有一種快樂,來得又快又簡單,卻像毒品一樣,慢慢蠶食你的注意力、意志力,甚至人生方向。
​
這就是《要從人生谷底翻身,先學會吃掉大象》這本書中,作者提出的一個警告:當心廉價的多巴胺。
​
什麼是「廉價多巴胺」?
​
多巴胺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它會在我們做「令人愉快的事情」時大量分泌,讓我們感受到興奮與快樂。
​
但問題來了——現代生活中充斥著不費力就能獲得快樂的方式,例如:
​
無止盡滑手機、追短影音
​
吃垃圾食物、喝含糖飲料
​
購物狂熱、情緒性消費
​
無節制地追劇或打電動
​
這些,就是廉價的多巴胺來源。
​
它們雖然立刻讓你感到開心,但背後卻會讓你的大腦系統失衡,變得越來越難專注、容易上癮、疲憊而空虛。
​
如何獲得「真正有價值」的快樂?
​
關鍵在於:你要讓大腦習慣追求「有建設性的多巴胺」。
​
這種快樂的特徵是:
​
需要投入時間、精力
​
有清楚的目標與進步的感覺
​
成就感來得慢,但更長久
​
例如:
運動後的暢快感
​
寫完一篇文章、解完一道難題
​
持續養成好習慣
​
儲蓄成長、專案完成、能力提升
​
改善健康或體態的正向變化
​
這些活動雖然不立即讓你快樂,卻能幫助你培養意志力、重建自信、提升自我效能感,也才是真正讓你人生進步的多巴胺。
​
想戒掉上癮快感?試試「多巴胺重置30天計畫」
​
作者建議:如果你發現自己對某些快感成癮,試著用30天的計畫進行調整。
你可以這樣做:
​
1.逐漸減少某個成癮行為(例如每天少滑30分鐘短影音)
​
2.替換行為,用閱讀、運動、寫作、散步等高價值活動填補空檔
​
3.安排規律作息與充足睡眠,幫助大腦回到正常的多巴胺基準值
​
4.設定小目標與回饋機制,給自己成就感,取代廉價快感
​
透過這些方式,你能讓你的生活重新掌握方向,不再被那些「看似輕鬆卻奪走未來」的快感控制。
​
選擇你的快樂,選擇你的人生
​
「真正讓你自由的快樂,從來都不輕鬆,卻非常值得。」
​
今天起,讓我們一起練習延遲滿足,選擇深層快樂,把多巴胺留給真正讓你成長的事物,這樣,你會發現——你的人生,真的能夠翻身。
評論

《給你一句狠話》人生有時候不是靠鼓勵爬起來的,而是靠一記當頭棒喝。

6/7/2025

評論

 
你是否也曾在低潮時,聽過那些「加油」、「你可以的」的話語?
​
雖然充滿善意,但有時候,我們不只是需要鼓勵,更需要一句清醒的「狠話」,讓自己從渾沌中驚醒。
​
今天與你分享的這本書叫做——《給你一句狠話》。
​
這不是一本溫柔療癒的書,而是一本提醒你「別再騙自己」的書。它用一針見血的文字,告訴你:人生有時候不是靠鼓勵爬起來的,而是靠一記當頭棒喝。
​
📌書中幾句令人驚醒的狠話:
​
1️⃣「只要我不放棄,沒有人能強迫我放棄。」
​
你也許曾遇過批評、失敗、懷疑、拒絕,但真正能決定你走不走下去的,不是別人——是你自己。
​
世界上有太多聲音想要改變你、質疑你,但只要你內心還有一點不屈服的意志,沒有人能讓你真正結束一場夢想。
​
2️⃣「害怕與希望共存。」
​
希望不會是沒有恐懼的狀態,它反而是:即便心裡害怕,我仍選擇相信可能。
​
所以不要因為還會害怕,就覺得自己不夠堅強。真正的勇氣,是在顫抖中前行。
​
3️⃣「與他人比較,是一種不幸。」
​
我們總習慣看別人過得多好,卻忘了自己也在進步。
​
比較他人,只會換來嫉妒與焦慮;比較自己,才能看見成長與潛能。
​
4️⃣「你一直問自己:『我真的可以嗎?』其實是在摧毀自己的信心。」
​
當我們不斷質疑自己,其實內心已經默默地在否定自己了。
​
不如換個方式,問問自己:「我怎麼做,才會更靠近想要的成果?」
​
5️⃣「克服恐懼,就是智慧的開始。」
​
恐懼並不可恥,但被恐懼控制,就會卡住人生。
​
如果你能認清它,面對它,你就擁有了真正的力量。
​
✅總結這本書給我們的一句狠話,也是最溫暖的底氣:「只要你不放棄,沒有人能強迫你放棄的。」
​
人生很多時候,是咬著牙撐下來的。
​
在最痛的時候提醒自己:你還沒結束,誰都不能替你按下結束鍵。
​
因為,你是自己的作者。
​
願這句狠話,今天能剛剛好擊中你內心深處那顆還不願放棄的種子。
​
你真的,可以不一樣。
​
評論

《物理才是最好的人生指南》宇宙的自然法則,其實也蘊藏著對人生的深刻啟示

6/4/2025

評論

 
在學生時期,我們都學過許多物理原理,像是牛頓的三大運動定律、能量守恆、熱力學、磁力學……這些知識常被視為科學發展與工程應用的基礎。但你是否曾想過,這些宇宙的自然法則,其實也蘊藏著對人生的深刻啟示?
​
我最近讀了一本書,叫做《物理才是最好的人生指南》。這本書從另一個角度切入,讓人重新思考——原來物理不只是科學,更是一種人生哲學。
​
能量守恆定律:人生的空轉與轉換率
​
能量守恆定律告訴我們:能量不會憑空消失,只會轉換形態。
​
書中舉了一個生動的例子:
當車子陷在泥濘或雪地裡,即使你持續踩油門,汽油釋放出的能量也無法有效地轉換為推進車子的動能。結果是:輪胎空轉、泥巴亂飛、引擎過熱,整個系統耗能卻毫無進展。
​
是不是也很像我們的人生?
​
我們常常忙碌得要命,卻感覺原地踏步。
​
情緒內耗、抱怨、焦慮、起人憂天——這些就像人生的空轉狀態,不但無法前進,還可能讓我們的「內心引擎」過熱、耗損。
​
所以,與其不斷空轉,不如停下來,重新思考:
​
我現在做的事情,能有效推進我前進嗎?
​
有沒有需要轉換方向、改變方法?
​
能量守恆定律提醒我們:能量的存在是事實,但關鍵在於你如何轉換它。
​
浮力原理:被支撐的可能性
​
你可能還記得阿基米德在浴缸裡發現浮力的故事。
​
當物體放進水中,會受到一股向上的浮力,這個力量與排開的水量成正比。
​
在《物理才是最好的人生指南》中,作者把這個定律延伸到人生層面。
​
「只要你不完全死心,你就會浮起來。」
​
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中,難免會有低潮與沉沒的時刻。
​
但這個比喻告訴我們:只要你還保有一點意志、願意舉手求援,那麼你的過往累積、你的人脈、你身邊的人,都可能化為支撐你的浮力,把你托起。
​
而「完全沉沒」的唯一條件,就是你自己放棄。
​
所以:當你覺得快撐不住的時候,請記得浮力仍在,只要你願意讓它發生。
​
你的經驗、你的努力、甚至你說出口的那一句「可以幫我嗎?」
​
都是讓你浮起來的重要力量。
​
物理,是你人生的指南針
​
從能量守恆到浮力原理,這些不只是冷冰冰的科學知識,它們可以是你在人生迷惘時期的提醒、低谷時期的安慰、轉折時刻的方向。
​
別讓自己一直空轉,記得找對跑道。
​
別對人生完全死心,總會有人或什麼,成為你的浮力。
​
人生其實也是一場「自然法則的運行」,而當我們開始理解這些規律、尊重這些原理,我們就不再只是被動的參與者,而是能主動調整方向的掌舵人。
​
下次再提到物理,別只想起公式與考試,也許你正在經歷的生活,就是最真實的人生物理課。
​
訂閱《閱讀人電子報》,讓每週的閱讀靈感直達你的信箱!
https://www.read-life.com/
評論

《不是永別,只是改天見》你不只是工作,你是他人生命中的光

6/2/2025

評論

 
有時候,只是一個微笑、一個擁抱、一句問候,就能在某個人的心裡,帶來極大的暖意。
​
這讓我想起《不是永別,只是改天見》這本書。
​
作者哈德莉是一位護理師,她照顧的,是一群即將走到生命盡頭的安寧病患。
​
書中記錄了她與12位臨終者共度的片段時光,這些故事真摯動人,不只帶我們走進病房,更走進每一位病患曾經歷過的生命風景。
​
在書中,我深深體會到——醫療,不只是治療,而是照護,是在有限的時間裡,為生命注入更多的尊重與溫柔。
​
哈德莉不只是執行護理工作,她會坐下來,問病人:「你有孩子嗎?」
​
她會好奇病人過去的人生精彩故事,會聆聽他們曾經愛過、夢過、痛過的回憶。
​
這樣的關心,遠遠超過「該吃什麼藥」、「要做什麼治療」的例行程序。
​
有位病患甚至對她說:「等你來天堂時,我要當第一個擁抱你的人。」
​
為什麼他會這麼說?
​
因為在他人生最孤單的終章,哈德莉是那個真正把他當「人」來對待的人,而不是只看見病的醫療人員。
​
在那段陪伴的過程中,哈德莉的雙手成為了病患與世界最後的連結;而那些病患,也在無聲無語的離別中,給了她人生新的視角。
​
她原本是個在感情中受傷、獨自帶著孩子的年輕母親,但透過與臨終病患的深刻交流,她學會了重新相信幸福、勇敢敞開心房。
​
書名《不是永別,只是改天見》,提醒我們:生命雖然短暫,但愛與連結是永恆的。
​
在照護、在陪伴、在日常的工作中,我們總有機會為他人生命帶來一點點溫暖,而這,就是意義的所在。
​
也許你不是護理師,但你也能為別人留下一句溫柔的話語。
​
也許你做的是平凡的工作,但你可以讓別人的世界因你而不一樣。
​
找到工作中的意義,不一定要等到成功或讚賞,而是在你選擇用心、用情對待的每一次互動裡。
​
那一刻,你不只是工作,你是他人生命中的光。
​
而我們與彼此的相遇,也不是永別,只是改天見。
​

​
評論

《Ikigai生之意義》Ikigai 不是一個標準答案,而是我們對生活所做出的每一個選擇。

6/2/2025

評論

 
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感到疲乏、無力,甚至疑問「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
或許我們正需要一種溫柔但堅定的指引。
​
今天想跟你分享的是來自日本的生活哲學——Ikigai(生きがい),也就是「活著的意義」。
​
Ikigai 是什麼?
​
Ikigai 並不是一個明確的目標,也不是只有在達到巔峰成就時才擁有的東西。
​
它是一種活著的姿態,一種在日常微光中感受生命躍動的能力。
​
在《Ikigai生之意義》這本書中,作者提出了 Ikigai 的五大支柱,讓我們從日常的點滴中重新與生命連結:
​
Ikigai 的五大支柱
​
1. 從小處著手
​
不是從改變世界開始,而是從專心做好一件小事開始。
​
洗碗、煮茶、寫字……只要全神貫注地去做,就能進入心流狀態,感受當下的美好。
​
2. 解放自我
​
不再為了討好世界而勉強自己。
​
學會說不、勇敢表達喜好,活出真實的自我,就是人生自由的開始。
​
3. 和諧與持續
​
與人建立長久而真誠的關係,維持一種溫暖的連結。
​
不必激烈轟烈,而是穩定、細水長流的陪伴。
​
4. 些微的喜悅
​
你是否曾因為一杯熱咖啡、一隻在窗台打瞌睡的貓、一句鼓勵的話語而會心一笑?
​
這些微小的喜悅,正是生命中最珍貴的閃光點。
​
5. 活在當下
​
放下焦慮、放下執念,只專注於當前正在發生的事。
​
這不是逃避,而是擁抱此刻、活在此刻的能力。
​
Ikigai 是一種選擇,一種姿態
​
Ikigai 不是一個標準答案,而是我們對生活所做出的每一個選擇。
​
當你擁抱自己的 Ikigai,你會發現每天的醒來不再只是「起床去上班」,而是「期待今天的陽光、今天的好事、今天的對話」。
​
​
評論

《不必假裝一切都好》勇氣不一定是喊出「我可以」,而是誠實說出「我不行」

6/1/2025

評論

 
勇氣不一定是喊出「我可以」,而是誠實說出「我不行」
​
來自韓國詩人的一首詩,在《不必假裝一切都好》這本書中被提及:
​
你一定辦得到,大家都這麼說,
​
你必須鼓起勇氣,大家都這麼說,
​
所以我照做了,我鼓起勇氣了,
​
然後我說——我辦不到。
​
這段文字短短幾行,卻像靜水深流,擊中很多人的心。
​
我們習慣把「勇氣」理解為:堅持、努力、不服輸。
​
但這首詩告訴我們—--
​
真正的勇氣,也包括誠實面對自己的「不行」。
​
> 真實的勇氣,是承認自己的極限
​
「辦不到」不是懦弱的證明,而是清楚界線的開始。
​
當我們願意承認此刻真的無法做到,其實也代表我們停止了盲目跟隨別人、停止了對自己的勉強。
​
因為誠實,我們學會謙卑;
​
因為接納,我們找到自己真正可以走的方向。
​
>我們都在一條學會「做得到」的路上
​
人生中,有很多時候,我們「現在」真的還做不到。
​
我們願意一步一步練習,願意從能做的小事開始,願意在無法做到的地方,繼續累積力量。
​
>真實的勇氣不是「逞強」,而是「安住當下,持續向前」
​
勇氣,不只是衝破困難的意志,也是放下比較的自在。
​
是知道自己還在路上,但仍願意慢慢前行。
​
我是閱讀人。
​
願你也擁有這樣的勇氣——不假裝一切都好,也不停止溫柔成長的腳步。
​
從「我辦不到」開始,慢慢走向「我真的做到了」。
​
評論

《不必假裝一切都好》我們不快樂,是因為我們無法平靜地與現實共處。

6/1/2025

評論

 
為什麼我們總是不快樂?
​
明明生活還過得去,卻總覺得缺了點什麼?
​
明明有工作、有收入、有家人朋友,卻還是常常心煩、焦慮、無法滿足?
​
——《不必假裝一切都好》這本書,提供了以下答案:
​
我們不快樂,是因為我們無法平靜地與現實共處。
​
・當我們內心掙扎,快樂就難以靠近
​
我們看見喜歡的事物,我們渴望、佔有、執著,希望它永遠不離開,最好變成「我的」。
​
即使暫時得不到,心裡也不斷想著:「我怎麼還沒有它?」
​
這樣的「想要卻沒有」,變成了內在的不安與焦躁。
​
我們抗拒遇到不喜歡的事、不想發生的事、討厭的人、無法躲避的環境,我們心裡第一反應是:「為什麼是我?為什麼這種事要發生?」
​
於是進入持續的抵抗,抗拒越久,壓力越大,快樂越遠。
​
・真正困擾我們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們的心智活動
​
我們的內心不停擺盪:
​
想抓住還沒來的好事
​
想甩開已經來的壞事
​
結果就是:不論現實是好是壞,我們都「無法安住」。
​
這種掙扎與不安,正是我們失去快樂的根源。
​
心理學上稱這種「心智對現實的抗拒」為壓力。
​
而壓力不是事件造成的,而是我們對事件的詮釋與反應造成的。
​
・那我們該怎麼做?從哪裡開始?
​
練習感恩
​
感恩不是口號,而是一種轉變心境的能力。
​
當你學會感謝生活中微小的好事,你會發現其實你擁有很多。
​
感恩可以幫助你從「缺乏」的思維,走向「豐足」的眼光。
​
從哪些地方練習感恩?
​
感謝今天有健康的身體
​
感謝朋友一句溫暖的問候
​
感謝自己努力撐過了一段低潮
​
感謝錯誤,讓你看見學習與成長
​
感恩,是讓你「願意」停下來,看見你已經擁有的美好
​
快樂不是來自你擁有更多,而是你能否平靜地與當下共處,並欣賞你已有的每一份禮物。
​
我們無法控制所有外在的變化,但我們可以選擇用什麼樣的心境,去感受這個世界。

評論

《享受蛻變》有意思,比有意義來得重要。

5/31/2025

評論

 
世界都在改變,那我可不可以不要改變?
​
我是閱讀人,今天與你分享郝哥的新書《享受蛻變》中的一段深刻思維。
​
郝哥說,我們總覺得「年復一年,好像沒什麼改變」,但又會感覺「時間過得飛快,好像什麼都變了」。
​
變的是年紀,是歲月的痕跡;但我們最常質疑的是:能力,有沒有跟著改變?
​
.一點點改變,其實很重要
​
書中引用了查理·蒙格的書《蒙格之道》和《蒙格智慧》。兩本書封面都寫著一句話:
「每過完一天,要努力比早上醒來時更聰明一點點。」
​
這句話看似平淡,卻藏著強大力量。
​
因為它提醒我們:改變,不一定要劇烈才算數。
​
一點點也算,一點點也值得。
​
很多人會說:「我好像都沒什麼進步。」
​
但你認真回想,一年前的你,真的和現在一模一樣嗎?
​
也許你多看了一本書,也許你學會了一道新菜,也許你少責備自己一次,也許你對某段關係不再那麼執著。
​
這些,都不是「看起來很了不起的改變」,但它們堆積起來,就是你人生正在默默轉彎的證明。
​
.有意思比有意義更重要
​
郝哥提到:「有意思,比有意義來得重要。」
​
我們常常追尋人生的「意義」,但卻忽略了眼前「有意思」的小事。
​
意義是長遠的、有重量的,而有意思,是輕盈的、當下的。
​
當你去做那些你覺得有意思的事,你就會感覺到生活有了色彩、有了節奏,你會不知不覺走在屬於你自己的那條意義之路上。
​
.蛻變,是悄悄發生的
​
郝哥說:「我們從來不缺改變,缺的是看見改變。」
​
有些改變不是天翻地覆,而是悄悄發生的:
像是你不再過度焦慮、你開始願意面對失敗、你學會給自己喘口氣的空間。
​
當這些細微的蛻變累積,你會發現,自己早就不是原來那個容易放棄、容易自責、容易懷疑的人了。
​
.活著的偉大,不是計畫來的,而是活出來的
​
別再想著「什麼時候才會真的改變?」
​
你每天醒來,只要比昨天多一點點明白、多一點點勇敢、多一點點行動,你就在改變,你就在前進。
​
而當你「做到」某件事時,快樂就會發生;當你「快樂」時,就更有力量去繼續做到下一件事。
​
做到與快樂,幾乎是同時發生的。
​
這正是郝哥要我們去體會的「簡單快樂,快樂簡單」。
​
最後,請記住這段話:
​
因為隨遇,所以而安;
因為自在,所以安在。
​
你不需要劇烈改變,也不需要逼迫自己轉型成另一個人。
​
你只要在每天的生活裡,微微改變,慢慢靠近自己喜歡的樣子。
​
這樣的你,正在悄悄蛻變,而且愈來愈好。
​
所以,世界在變,你不需要強迫改變,但你可以選擇——享受蛻變。
評論

《寫下你的關鍵詞》你會用什麼詞來形容你現在的人生?

5/30/2025

評論

 
你會用什麼詞來形容你現在的人生?

是「喜悅」?還是「困惑」?

是「轉折」?還是「重生」?

我是閱讀人,今天與你分享一本溫柔又深刻的書——《寫下你的關鍵詞》。

這本書提出一個引人深思的觀點:我們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屬於當時的「關鍵詞」。

這些詞,可能只是兩三個字,卻蘊含了你當時的情感、價值觀、經歷與選擇。它們就像是你生命中每一段旅程的路標,記錄著你走過的心路歷程。

.關鍵詞,是生命的記憶線索

書中說,我們的一生就像一條串起來的項鍊,每一顆珠子都寫著一個詞。

🔸童年時期
那些溫柔或恐懼的詞彙,像是「寶寶」「黑暗」「抱抱」「哭」「晚安」。

那時候的我們,還無法完整表達情緒,但關鍵詞是我們情感的載體。

🔸青春期
這是一段混亂、懵懂、跌跌撞撞的時期。關鍵詞可能是:「暗戀」「叛逆」「孤單」「喜歡」「否定」。

在這段歲月中,每一個詞都是我們認識自我、探索關係的痕跡。

🔸成年之後
這階段的關鍵詞開始變得成熟:「責任」「選擇」「成就」「不安」「自由」「放下」。

我們用這些詞去定義工作、家庭、愛情與夢想。

🔸中年與後半人生

關鍵詞或許是:「重新開始」「寧靜」「失去」「陪伴」「安頓」。

那些詞,不再那麼激烈,卻更加沉穩與有重量。

.為什麼書寫關鍵詞這麼重要?

因為,你選擇的詞語,就是你看待自己的方式。

每一個你曾說出口、或默默放在心裡的詞,都在塑造你的人生觀。

而我們也能從中看見—--

哪些詞是你想放下的?(例如:羞恥、比較、自我懷疑)

哪些詞是你想繼續延續的?(例如:勇敢、溫柔、探索)

又有哪些詞,是你準備迎接的?(例如:轉變、誠實、療癒)

這不只是文字的遊戲,而是你內在自我探索的入口。

.如何開始書寫你的人生關鍵詞?

提供了一個簡單、但極有效的方法:

1.拿出一張紙,或打開筆記軟體

2.從「童年」「學生時期」「成年初期」「現在」四個階段開始

3.每個階段寫下3~5個詞,直覺即可,不用斟酌太多

4.對每一個詞,簡短寫下它的來源或記憶片段

5.思考這些詞對你現在的影響:它讓你更靠近自己?還是讓你停在某個過去的狀態?

.重新定義,寫下此刻的你

關鍵詞不只是回顧的工具,更是未來的引路人。

現在的你,想選擇什麼樣的關鍵詞來陪你走下去?

是「勇氣」「專注」「真誠」「熱愛」?還是「療癒」「重啟」「無畏」?

給自己一個機會,不是寫日記,而是寫關鍵詞,讓簡單的幾個字,承載你這一路的走過與正在走的方向。

你會發現,這不只是文字整理,更是一次深刻的自我對話。

你會用什麼詞,來寫下你此刻的人生?

歡迎你,靜靜寫下,慢慢整理,也悄悄地,更靠近你自己。
評論
<<上一步
閱讀生活有限公司  聯絡信箱: [email protected]
統一編號:24936423
​閱讀人 © All Rights Reserved.
  • 成為閱讀人
  • 閱讀人讀書
    • 心理。勵志。史地
    • 職場。商業。理財
    • 人際。溝通。親子
    • 生活。科普。保健
    • 閱讀。學習。思考
  • 閱讀人影音專題
  • 閱讀人生大學
    • 人生目標實踐課
  • 關於閱讀人
    • 閱讀人見證 >
      • 媒體報導
      • 學員見證
  • 學習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