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人
  • 成為閱讀人
    • 閱讀人好事計畫
  • 閱讀人讀書
    • 心理。勵志。史地
    • 職場。商業。理財
    • 人際。溝通。親子
    • 生活。科普。保健
    • 閱讀。學習。思考
  • 閱讀人生大學校
  • 閱讀人學院
    • 高效閱讀力_精準學習實踐班
    • 寫好一手硬筆字_見字如面
    • 寫好一手硬筆字_親子共學
    • 高效筆記力_工作學習有效率
  • 關於閱讀人
    • 閱讀人見證 >
      • 媒體報導
      • 學員見證
  • 訂閱電子報

讀書。讀人。讀世界
生命空缺用閱讀補足

美感努力運動:150 則美感生活實踐 ╳ 18 則美感養成習題|陳易鶴

9/18/2020

評論

 
圖片
▍形式
 
在形式上更用心,讓食的文化蛻變成文化的食。
 
以日常的台灣小吃來說,我們大多只對食物本身有印象,雖然有從小吃到大的記憶感與情感,但形式上的美感卻相對薄弱,也沒有與食物本質扣在一起。深究其原因,是因為小吃大多缺乏進食的儀式,較少關注環境空間所營造的感受。愈有形式感,就愈容易建立文化性,進而與生活產生正向的關聯與影響。當我們把感官放大去感覺,或者在更多的細節上用心時,如講究使用的器皿,進食的流程、空間的體驗,甚至是品牌圖像識別等,也許台灣的小吃也可以變得很不一樣,不只是「食的文化」而是「文化的食」了。
 
▍興趣
 
興趣有可能累積成人生中的第二種可能。
 
很多人會把興趣跟娛樂畫上等號,不過並非如此。娛樂是用來消磨時間,或讓人遺忘時間的,但興趣需要付出時間、努力與注意力。興趣做久了,就會累積知識量,投入的心力有可能累積成人生中的第二種可能或新的工作,並從中獲得成就感、自信與能量。不過娛樂它並不會變成什麼,而且還可能令人上癮,只是一種虛耗。
 
▍情感
 
透過情感描述,展現品味與美感。
 
知識必須被反覆學習吸收後,才能轉化為個人常識,所以每個人擅長的常識都不相同。知識也並非輕鬆可得,除了要有興趣以外,還要花上時間、金錢、甚至勞力才能獲得。得到了某件事物的知識以後,當旁人詢問你的意見時,就能因為研究了解而賦予情感上的描述,言談之中也能流露出自信,在他人眼裡,這就是你的品味,也是你的美感。
 
▍閱讀
 
從思想中得到力量,把生活的主導權拿回來。
 
一個人的腦袋可以不用裝任何東西,只要順著別人的要求,也能把一輩子過完。但活著不應該只是跟著日子轉、跟著工作的要求,在這個隨波逐流的環境中,應該要有自己的立足之地,不一定是抵抗,而是去告訴這個世界自己的觀點是什麼。如果想拿回對生活的控制權,而不是讓世界控制自己,就必須從思想中得到力量,而思想來自於書籍閱讀與自我辯證,當思想具有力量時,才能活得跟別人不一樣。

▍生活
 
想要的生活是一項假議題,真正去做才會知道喜不喜歡。
 
你有想要過的生活嗎?是不是工作輕鬆、生活沒有煩惱、固定不錯的收入如此而已呢?這應該是多數人的理想答案吧?基本上想要的生活是一項假議題,我們總是坐在原地幻想不一樣的未來,而且多數都是以物質條件為首要考量。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歡怎樣的生活,所謂那種生活,要真的開始過才會知道喜不喜歡。如果想要浪漫的生活,那就要真的去做浪漫的事;想要優雅的生活,就要在生活的瑣事上用優雅的方式去進行。
 
▍關係
 
關係不應該具有從屬地位,也沒有任何「應該要做什麼」的責任義務。
 
關係需要時間經營,用對彼此的好和同理,讓關係自然產生共鳴,美感就會出現。朋友稍微複雜一點,有單純陪伴或虛耗的關係,也有藉由互動,讓彼此產生契合感,繼而創造共鳴的關係,再上一層應該就是成長,共同朝某個目標前進,讓彼此想法和態度有所改變。情侶關係也可以像朋友,兩人在關係中學習獨立,也學習經營關係。
 
▍居住
 
像吃中藥或針灸一樣,慢慢調整居家美感。
 
如果一個原本對家裡沒有感覺的人,突然將家裡改裝成工業風或法式鄉村風,添購一些設計師建議的裝飾品,那都只能影響表面,因為這些強加的風格與自己的實際美感連結還是有很大的落差。調整居家美感,應該要像吃中藥或針灸一樣,慢慢地去建立品味,學會判斷美感形式,再來回不斷地推敲、計較與取捨,讓環境形式與行為習慣趨於一致,才會內化成為自己的美感自信。
 
▍整理
 
讓家裡面充滿必要和喜歡的物品,並練習讓感官豐富、精神簡單。
 
把家裡不重要、沒感覺的東西,整理減少到一半。只留下「必要」跟「喜歡」的物品就好,當家裡面充滿必要跟喜歡的物品時,才會有心力好好去對待它們。空下時間來欣賞它,家裡東西愈少愈有重點,自然地,空間就會產生一種不多餘的肯定感,影響並形成你的自信與氣質。生活在繁複的狀態,要能靜心做出好跟簡單的判斷並不容易,在不斷看見多與少的過程中,讓情感缺乏提升到感官豐富,並將物質豐富轉化為精神簡單,這一連串的學習,就是一種美感的努力運動了。

▍氣味
 
氣味看似溫和,但其實力量強大。
 
香水其實是給別人聞的,不是給自己聞的,因為香水的氣味附著在身上幾次以後,味覺就習慣疲乏了。不過對其他人來說,每種氣味都會引發一個情境跟情感想像。所以,氣味看似溫和,但其實作用力很強大。我們身上不見得要有香味,但可以思考想透過氣味帶給別人什麼樣的想像。
 
▍飲食
 
將味覺刺激減到最少,才會懂得簡單的好。
 
如果平常習慣吃很多醬料,或者調味很重甚至是油炸的餐點,就會沒有辦法接受味道相對乾淨或簡單烹調的食物。先從戒掉糖分過重的飲料看看吧,慢慢就會發現水變得非常好喝。把飲食簡單化以後,實際味覺的敏銳度才會慢慢回來,嘗試從減少選擇開始,讓味蕾去感受食物的本質。
 
▍音樂
 
情緒跟狀態很平淡的時候,用音樂讓自己有一點起伏。
 
多數的生活都有不斷重複的時候,讓情緒處於很平淡無感的狀態,這時候就很適合用不同情境的音樂讓自己有一點起伏,畢竟感覺不是每天都能有。讓音樂引出自己的感性,感受復古音樂的年代感、電子音樂的速度感,或者電影配樂的畫面感。多去接觸不一樣的音樂,就能讓生活產生不同的氛圍。
 
▍服裝
 
在舊有的服裝中加入新式風格,混搭穿出屬於自己的美感。
 
一個講究的人,或者感性感受豐富的人,服裝對他們來說特別重要。想要塑造什麼樣的形象,風格累積久了會不會內化成氣質,是值得花時間計較的部分。以街頭風格來說,如果沒有從所謂的街頭調性中,找到自己的美感邏輯,那好像也只是在穿一個樣版而已,而沒有將審美轉化。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先去認識、挑選某一件經典單品,並搭配自己舊有的服裝看看感覺,是不是有達到基本的風格要求,接著再去揣摩如何融入自我的調性,穿出屬於自己的外在美感。


▍旅行
 
觀察城市各自的美感形式或是系統。
 
旅行時去觀察當地人的生活形式跟狀態以後,一定可以看到跟台灣截然不同的商業形式、空間氛圍、裝飾類型以及店家的商品或陳列。觀察每個城市不同的美感形式或是商業系統,一開始視覺上可能會有點不太習慣,會有點遲疑,但也會覺得很有趣,並開始思考為什麼會是這樣。當習慣以後靜下心來分析比較,就等於得到這個商業的美感形式以及此趟旅行的感性收穫。
 
▍消費
 
只買真正在乎的物品。
 
很多人可能會有個誤解:要讓家裡環境變漂亮需要花很多錢,這邏輯不太正確。舉例來說,一般人家中也許有20個300元的杯子,倒不如買2、3個1,000元的杯子。因此若希望提升家裡物品的美感,可以先將家裡的物品數量減半,不僅可以買到品質較好的物件,花費的總金額也較低,而且因為需要處理的物件變少,選擇起來也更輕鬆。前者是在比較不耗費心神的狀態下,搜集很多不那麼在乎的東西;但後者是只買真正在乎的物品,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環保、惜物的精神。
評論
閱讀生活有限公司  聯絡信箱: reader@read-life.com

​閱讀人 © All Rights Reserved.
  • 成為閱讀人
    • 閱讀人好事計畫
  • 閱讀人讀書
    • 心理。勵志。史地
    • 職場。商業。理財
    • 人際。溝通。親子
    • 生活。科普。保健
    • 閱讀。學習。思考
  • 閱讀人生大學校
  • 閱讀人學院
    • 高效閱讀力_精準學習實踐班
    • 寫好一手硬筆字_見字如面
    • 寫好一手硬筆字_親子共學
    • 高效筆記力_工作學習有效率
  • 關於閱讀人
    • 閱讀人見證 >
      • 媒體報導
      • 學員見證
  • 訂閱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