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對著人們頭頂上開槍】 一個學齡前男孩在汽車後座吃蘋果。「爹地,」他說:「我的蘋果為什麼變咖啡色的?」 爸爸解釋說:「因為你吃掉蘋果皮之後,果肉就會接觸到空氣,造成它氧化,因此改變了分子結構,就變成不一樣的顏色。」 經過一陣長久的沉默,男孩又問:「爹地,你在跟我說話嗎?」 當領導者在傳遞複雜的觀念時,卻沒有設法用簡單明瞭的方式表達,許多人就會有和男孩一樣的感覺。我在當聽眾時,有時就有這種感受。當這種狀況發生時,代表這個溝通者不了解:對著人們頭頂上方開槍,不表示你的彈藥比較高級,而是表示你的射擊技術很爛。 當我發現我的「精彩」演說對任何人都沒有幫助時,我開始努力改變風格。這需要付出心力,但正如我說過的,我從一個想要讓人佩服的講者,變成一個想要影響他們的演說家。主要的改變就是從複雜變簡單,隨著我的句子變短,會眾人數就變多了。 深奧複雜絕對不是溝通的解方——如果你真正想要的是與人連結的話。 所有優秀的溝通者,都會在他們的聽眾開始問:「重點是什麼?」之前,就講出重點。想要做到這一點,你必須一開始就知道重點是什麼。希臘劇作家歐里庇得斯(Euripides)曾說:「壞的開始會導致壞的結尾。」很顯然地,在你開始說話之前,就是思考你為何溝通的時機。 我在準備與人溝通時,無論是面對一百人的群眾,還是只有一個人,我都會問自己兩個問題:「我想要他們知道什麼?」和「我想要他們做什麼?」 如果我對這兩個問題都有清楚的答案,那麼我就比較可能不會離題,說到重點並與聽眾連結。 【別做「墓地溝通」!運用趣味,讓聽者「活過來」】 這數十年來,我做過數千場演說與溝通後,學到一些事,是關於如何讓人覺得你有趣,以及如何讓溝通變成每個人都享受的經驗。我要把所學精華呈現給你,這是我從一對一工作、帶領團隊,以及面對聽眾演講時學到的。 當你準備進行溝通時,無論對象是一個人、一百個,還是一千個人,以下七大要項做到愈多愈好。 當我在演說時,我覺得讓它成為一場令人享受的學習經驗,是我的責任。我要怎麼抓住他們的注意力?必須做什麼才能讓他們記住這次的演說?我要怎麼抓住他們的注意力,並讓他們持續注意我直到最後? 然而很多人站在聽眾面前時,往往會預期他們「理解」講者講述的內容,並且給予恰當的回應,都是聽眾的責任。他們有一種「不聽就拉倒」的心態,這是天大的錯誤,我將其稱為「墓地溝通」:很多人在那裡,卻沒有人在聽。為了避免成為那樣的演講者,溝通時我會承擔起責任。 我絕不會忘記要讓聽眾感到興趣、帶動他們的情緒、享受這個經驗,以及為他們添加價值,是我的工作。如果我能做到,就完成了我的目標,與他們連結了。 寫書時,我試著保持同樣的心態。剛開始寫作時,我常覺得無法維持讀者的興趣。一對一的時候,我是個相當健談的人;擔任講者時,我學會運用魅力來吸引聽眾。我對人表現出真實的興趣,使用正面的肢體語言、臉部表情和語調,來留住人們的興趣。我很開心,聽眾通常和我一樣度過愉快的時光。 然而作為一名寫作者,我不再擁有這些優勢。我經常在想,要怎麼要讓我的書變有趣。當我讀到關於歷史學家芭芭拉.塔克曼(Barbara Tuchman)的事蹟,這才豁然開朗。在她寫作的那些年,她的打字機上一直有個小小的標示寫著:「讀者會翻到下一頁嗎?」她並不將讀者的反應視為理所當然,而是為此負起責任。 【「走進」他們的世界,再溝通】 想要在他人的世界裡與他們連結,你就不能只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你必須把自己想說的內容,與他人的需求連結在一起。 人們不會記得我們覺得很重要的事,只會記得他們覺得很重要的事。這就是為什麼要盡可能避免使用抽象的詞彙,要讓自己說的話跟他們有切身關係。 如果你是公司領導團隊的一分子,不要說「管理階層」相信什麼,或「領導階層」打算完成什麼,而要具體說出你們在做什麼。 如果你在和員工說話,不要講得好像他們不在現場一樣,直接提及他們。更好的做法是,無論何時都能語帶信心,當你在談論團隊中的每個人時,就用「我們」將你的聽眾含括其中。有句老話就是這樣說的: 朝我說話,你就是自說自話, 對我說話,我就會聽你說, 談論關於我的事,我就會聽你說上好幾小時。 任何你可以用來提及聽眾、使用他們的詞彙與其交流的方法,都能幫助你連結—只要你保持真實性。你不能假裝自己是另外一種人,當你用他人的語言說話時,你仍必須做你自己。 購書連結:
|
|